〈保護弱勢者(出二十二21-27)〉

文/譚廷蔚

根據樂施會的資料顯示,2020 年香港貧窮人口高達 165.3 萬(政策介入前),貧窮率達 23.6%,數字乃歷年新高,情況令人憂慮,而香港也是各先進國及地區中,貧富差距最大的。樂施會相信一個城巿的成就,不應建築在對經濟最底層的剝削之上。在一個較公平的社會,任何人都不應被摒在成長、發展和繁榮之外。

困苦人的保護者

出埃及記二十二章21 至27 節正是神為了保障社會上貧苦無依的弱勢羣體所訂立的律例典章。神以第一身出現(參二十二23、25、27),因祂以自己為這些困苦人的特別保護者。經文中提到四類需保護的人:寄居的、寡婦、孤兒和貧窮人,而法制的訂立若能充分保護這些人,就是公平的。

「寄居的」是指一個人,無論是單獨或和他的家人,因戰爭、飢荒、瘟疫、流血罪等,離開了其村莊和部落,到別處尋求庇護和逗留。這些寄居的,就是在以色列羣體中長期居留的外國人,惟除了這裏的法令外,並無其他法律保障的權益。神吩咐以色列人不可欺負及壓迫寄居者,因以色列人也曾在埃及作過寄居的,他們知道和親身經歷過寄居者所受的欺壓(參二十二21)。

「寡婦、孤兒」是指沒有丈夫或父親的人,他們已沒倚靠,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神吩咐子民不可欺壓他們,因祂保證會聽他們的哀求,必定回應那些欺壓他們的人,用敵人侵略的刀毀滅欺壓者,使他們的妻子成為寡婦,兒女成為孤兒(參二十二22-24)。

「貧窮人」是指經濟上有困難者,他雖沒經濟能力,但也有相等權利。借錢給貧窮人是給他援助,而非經營生意,故不應趁機牟利,且應以人道理由作考慮。貧窮人借貸,通常把自己當為貴重財物(通常是衣服)給債主作抵押品,以保證他到時還款,這「衣服」是指一種闊大長方形的斗蓬,是窮人在夜間當作氈用的。「他拿甚麼睡覺呢?」(出二十二27)原文直譯是「他睡在甚麼裏面呢?」因這衣服是貧窮人唯一的財產,所以債主應在日落前歸還。

神是滿有恩惠的

神吩咐以色列人不可虧待這些弱勢者是源於祂的屬性——恩惠(參二十二27),這屬性顯出祂是一位憐憫人的神,所以神的選民也必須以恩惠待人,有義務保護弱勢者。而且,「我民」(參二十二25)表示以色列人與神有立約關係,這種盟約關係亦禁止他們欺壓別人。

身處貧富差距最大的地方,身為神的子民,我們有義務保護弱勢者得到生活的保障,而不是以欺壓手段從他們身上牟利,因神是有恩惠的,祂要透過我們顯出祂的恩惠,且神是公平的,祂必會按我們所行的報答我們。

本文章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81期(2023年2月號)

屬靈靭性

文/劉文亮

當世界上種種挑戰接踵而來,做基督徒難嗎?我的答案很簡單,要看他是否住在基督裏。

近幾十年,許多人開始留意到人類擁有一種能力叫「生命靭性」(Resilience),意思是有些人遇上惡劣環境,不但沒被打垮,反滿有「生命彈性」(bounce back)勝過困境,甚至有力幫助身邊人解決困難,走出黑暗!然後,基督教中有人提出屬靈靭性(Spiritual Resilience),一個與主耶穌同行的信徒,擁有特別的「基督生命」,讓他能面迎困境,得勝有餘。

靠聖靈活出基督生命

朋友,且慢,我們先反思一下,聽到屬靈靭性這新道理,你想學嗎?

這是個功能化的時代,往往促使我們去學那「使生命優秀」的方法,包括靈修之道。然而,許多人以為知道「資料」就等於學到了,沒理會「只有神使生命成長」。我想說,今時今日我們正實實在在面迎困境,若只停留在修讀課程、讀多幾本書、研究成長學問……遠遠不夠,因挑戰出現時,我們需「足夠生命力」作抵禦。

屬靈靭性生於有力的人神關係,人神關係是一天又一天在人神相遇中自然成長的。其實,生命之道離我們不遠,只須活在聖靈裏:靠着聖靈而活,靠着聖靈行事……自然活出基督生命。

然而,為何有些人很快「堅強」了,卻有許多人總是依然故我?啟動生命的關鍵就是「屬於主耶穌」。來,安靜默想,放輕一切「學問」,由心發出:「主耶穌,我屬於祢!」無須倚賴其他人、事、物;來吧,首先歸回主前:「我主我神,我屬於祢!」

看看自己,看看天父,神是在我們裏面直達靈魂的活水源頭,那是「天父渴望你,你渴望天父」的一份歸屬之愛,這愛在未曾創造世界之先已經存在,又將存留到永永遠遠,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就是成全歸家之路的救主。

在基督裏生屬靈靭性

屬神生命生出基督生命,「屬靈靭性」就出現,正如二千年來許多聖徒提出的靈命塑造也真是有的;不同時代用上不同名字去描述在基督裏生出來的堅強生命而已。

經歷神的信徒就擁有「屬靈靭性」,它有三個方向:第一就是生出「環境靭性」,他在基督裏得了「智慧」,在任何境況都能倚靠那加給他力量的神,堅靭有力去應付環境;第二就是生出「生命素質」,他的內在生命擁有從神來的性情,承托他有力面對逆境甚至能付出愛;第三就是四周有「親密羣體」,或者說他與人之間的親善關係讓他處身於一個「親密羣體」中,共同面對困難。想深一點,主成立的教會,其中一項使命就是讓信徒在彼此相助中承受世界和照亮黑暗環境。

朋友,做基督徒難嗎?放心,有主就不難!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本文章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81期(2023年2月號)

生命如何影響生命

文/若瞳

生命影響生命這話基督徒應不陌生,很多人都以此為目標:看到別人的生命落入困境,或遭到難題,我們會伸出援手,希望對方的生命出現改變,走出困境。至於怎做才可達到這目標,答案可能莫衷一是。

如果你對「如何影響別人生命」這問題有興趣,那麼契訶夫筆下人物盧什科夫的故事,應會令你有不少思考。

安東.契訶夫(Anton Chekhov,1860-1904)是十九世紀末俄國的文學巨匠,其作品擅於描寫俄國社會的各階層人物,在短小篇幅中,將人物活現在讀者眼前。

律師出手幫助乞丐

盧什科夫是契訶夫作品《乞丐》的主角,故事一開始他出現在律師斯克沃爾佐夫面前,自稱是鄉村老師,因失去工作而行乞。不久律師認出他數日前曾自稱是大學生,經律師責備後,盧什科夫承認自己說謊,其真實背景是在合唱團任職,但因酗酒被開除。

斯克沃爾佐夫教訓盧什科夫:懶惰、嬌生慣養、酗酒、謊話連篇、放蕩成性。然後,他着盧什科夫到他家劈柴賺錢。到了律師的家,斯克沃爾佐夫將盧什科夫交給廚娘奧莉加,要她帶年輕人去工作。奧莉加對盧什科夫也不客氣,對後者又罵又吐口水。斯克沃爾佐夫消氣後曾後悔,覺得自己不該逼年輕人劈柴,但他很快轉念:「我這樣做是為他好。」一小時後,廚娘報告柴已劈好,律師也給青年半盧布工錢。

此後,青年每月上旬都會去劈柴,直至律師搬家那天,律師臨走前還給青年介紹工作。律師很滿意,覺得「自己總算把這人拉到正道上」。

兩年過去後,律師重遇青年,後者已有固定工作。盧什科夫坦言感激律師,不過真正令他改變的,竟是廚娘奧莉加。原來當日廚娘罵他是酒鬼、不幸的人、苦命人,還因而流淚,也替青年劈柴;青年承認自己當年一根柴也沒劈過。

如何改變別人生命

對於青年的境況,律師覺得他是懶惰,然後給予機會;廚娘則認為他是不幸和命苦,繼而替他工作。兩種心態和行動的分別,可有令你想到甚麼聖經的教導?

筆者想起的是「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十二15-16)因律師雖然幫助青年,但姿態始終是高高在上,自覺洞悉對方的問題和需要,惟廚娘則認為青年是不幸,且願意替他劈柴賺錢。

於你而言,怎樣做才算改變了一個人的生命?看了《乞丐》這故事後,可有新的思考?鼓勵大家閱讀這短篇故事,或在作者細緻的描寫中,大家可得到更多啟迪。

(作者畢業於樹仁大學中文系,現為火苗文學工作室成員。)

本文章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81期(2023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