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讓我看見他

文/劉文亮

最近我和身邊的人參加了「天使行動」,其實這只是一班人自己改的名字,沒有組織,沒有領袖,就是一班義工參與了疫情支援小組,希望能夠為活在疫情中的人帶來少許溫暖。

愛主也必愛他

這是個靈修時代,有心就與神相遇,聖靈澆灌下來,叫我們進入耶穌基督的「大愛氛圍」中。主耶穌不但希望「大愛氛圍」中有我,也期待我在「大愛氛圍」中有「他」;主讓我看見他,這個他既是屬主的一個小子,也是基督自己。關心主所關心的人,就好像主所說綿羊與山羊的比喻,當我們看到那些餓了、渴了、窮了、冷了、病了、無助了、無家了、困苦了、囚禁了的人,只要願意上前幫幫手,照顧慰問,就正在服侍耶穌。

天使行動不難,我們聯絡疫情期間染病的人,作出「資訊、物資或心靈」的支援,不難但卻非常寶貴,因為我在人間愛主。

約翰說:「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壹五1)我們因信耶穌經歷重生,生命根生於主後,我「愛」了,可以愛鄰如己。看到那些「本是同根生」的人活在痛苦煎熬中,我愛主也必愛他,若我不愛他,乃是我在愛中未能踏出自己的世界。這日子需要愛,有基督的生命就有愛,付出關心、付出時間、付出金錢,就可以把愛帶進人間。

於是,主讓我看見他,靈修旅程也啟動,學習愛的突破。看見他後,逗留長久一點,從內裏的「我」做一個更親善的自己,反反覆覆的疫情叫很多人對未來失去把握,我們有主有愛有平安,就是最重要的支援天使。

主助我們幫助他人

今天,住在「暗角」裏的人很多,經年疫情下許多人的生活已相當拮据,一旦「中招」更是百上加斤,無錢、無藥、無飯開,不能工作,不能走出門口,還可以靠誰?所以,若我們踏出一步之後,我們就看到神並沒有撇棄他們,因為神的國度裏有「你和我」。

願意記念困苦的人,比比皆是,有人在患病中收到最需要的感冒藥,病好後買了幾百盒藥四出送給患病的人;一對夫婦「看到很多他」後立時奉獻支援了數萬元送給「無飯開」的人;有人「泡製」了很多心靈雞湯在網上鼓勵人;醫務人員近幾個月一直捱更抵夜站在最前線,他們是香港人的盾牌,最美的白衣天使!

困難日子出現,就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與神有幾深的關係,就有幾大的承受力和關愛心力;所以這是個靈修時代,神沒有離開我們,祂在施恩座上,隨時幫助我們,讓我們幫助他人。

「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壹五1)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本文章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77期(2022年6月號)

人有悲歡離合

文/劉文亮

實在,人有情。

我以前住的地區有一間小小的餐廳,名叫「人間有情」,那地方佈置得很有格調,處處顯出細膩的心思。我想,店主是希望顧客能在鬧巿中享受一下閒情,其實單是這店名就值得逗留片時。

人間有情還是無情,在於人是否有心。有心,人就情長。長情是一件好事,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分離傷懷有情感恩

今天,許多身旁的弟兄姊妹要移民了,大家已經在教會中相識了十多二十年,過去曾經在主內一起禱告同心事奉,可惜相聚要相分,乍離又乍合,人世間總要經歷一番難捨難離。人有悲歡離合,好朋友一旦遠走他方,輾轉十年八載後才會再見;屆時人世間又已經幾度花開花落風吹雨打。或許,在未來再見時,大家已經是白髮蒼蒼,再聚之後,也只能細說從前了。

即使叫人傷懷,我們仍要為有情而感恩,人有情方體會百感交集,是我們真心活過的痕跡。我們在世本是客旅,大家曾經彼此珍重過已堪憐惜。做個有情人,我們可以為無謂的是非爭鬥唏噓;能夠珍惜眼前人,也就明白到為名為利只是蹉跎歲月,不如好好追求美善的有情人生。

有情叫人活出美善

過去,曾有人以為情就是罪惡的溫床,人心裏面充滿私欲,有情的人總會濫情縱欲。這種想法是未曾計算「活在基督裏」的大恩,那個深層的舊人既可做壞事,脫去舊人又穿上新人之後,那個深層的新人就更有條件做好事了。

想深一點,我相信主耶穌想我盡情做自己嗎?這份信心,要進入心靈的根本處,只要清心愛主,「我與主,主與我」相遇,這盡情的人又怎會犯罪呢?所以,感情本就是叫人活出美善,除非人不願做人,若想做人就自然是個有情人,正如主耶穌在世上的樣子。

靈命成熟活出真我

《培育高 EQ 的靈命》的作者提出:「我們沒可能靈性成熟,卻在情感上繼續做個不成熟的人。」意思是人逐步成長到成熟時,他的情感和他的靈命應該是一起「成全」的。所以,盡情做「我」是靈命塑造的一項指標。當然,我活出真我性情,乃在於我已經放好它於恰如之位、恰如的重、恰如的心……恰當地有情就是成熟的指標。

再說移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就讓成熟的人以成熟的心面對這事。惜別有時,重逢有時,撕裂有時,修補有時,落寞有時,歡宴有時,流淚有時,喜笑有時,願主常看顧,他朝再相見!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生命之杯

文/劉文亮

在主裡面,每早晨都是新的(參哀三23)!

我每天清早靈修,許多時會安靜閱讀聖經,主的話輕柔而帶著生命能力滋潤我心,不緩不急,聖靈透過這靈修時空向我澆灌神的愛;我的心思意念凝聚如杯,謙柔迎接主的活水與平安;主耶穌讓我的生命盛載清水叫他人得解渴,用另一句話來說:我在靈裡牽掛這個世界並祝福這個世界。

每天我來到天父面前,經驗使我心靈蘇醒(He restores my soul),在親密的臨在中,我在主裡好像「返回自己的家」,我並非甚麼靈命高超的牧者,只是在主裡平靜安穩做一個我,體會每早晨都是新的。

修復自己作生命福杯

保羅鼓勵提摩太要自潔,以成為合乎主用之器皿,成就神心意中要行的善事(參提後二21)。因此成長旅程之中,我們有一條「生命之杯」的靈程路

當我們明白「生命之杯」就可再思靈修,在這靈程路上,我們既願意成為器皿,就讓我們使「心靈通道完整」。著名基督教學者魏樂德(Dallas Willard)有很多豐富生命的名著,當思想到生命塑造,他一直喜歡用「修復」(renovation這辭;他當然有很重要的信息要表達,我只想借其套路說,信徒若要成為合用的杯,首先每一部分都要「修復」,打通人與神相遇的心靈通道,成為流通管子,才成為滿滿的生命福杯

我們「靜候恩主」,只要時間足夠,心思官感情緒記憶情感意願動機等等每一部分,都可在愛主信主中經歷聖靈清洗、梳理、校正、安放、洗滌、修復、滋潤、梳通而心靈有多愛主,也就有多甘願讓主更新我們;我們有多大信心讓神動工,生命也就有多通透,然後為主預備好自己,背上十字架走天路!

通道完整也就源源不絕領受真道活水靈糧,生命之杯也成形。我們若全方位盛載了主的道,心也就有如一個辦公室每時每刻記掛和辦理有關天國的事;同時也有如一個器皿盛載主耶穌的親善生命傾倒活水給的小子;也更有如一個居所容讓聖靈居住而且潔淨如一聖殿;最後,我們以

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時也讓基督成形在心裡。

謙柔之心作生命之杯

活在充滿患難與危機的時代中,我們更要預備好生命。朋友,現今的日子艱難,但別怕這些磨,我們受得起多大的困難,也就帶來我們與神之間有多深的靈裡歡樂;同時,我們的容量在苦難中也就提升了。若遇上苦難時我們只懂遺憾與自,那只是一個孤單的音符;但是,生命如杯,一個記念他人的好鄰舍才可以組合成樂章,帶來感恩和盼望。

心謙柔做生命之杯,悠然自得同時無可,因為是主叫我如此,願神得著榮耀與頌讚!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天國的子民

文/劉文亮

我們為了主耶穌的緣故,甘願承受幾多迫害呢?

在登山寶訓中(參馬太福音第五章),主耶穌說到第八福,那是最難啃的祝福!正式表明「天國」立場,告訴我們主耶穌想我做甚麼,主的道是甚麼。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和合本修訂版》)

彰顯基督

這福氣一出現就滿有「基督」氣息,因為要做「受迫害者」而不是去做「迫害者」。這要求把天國子民正式分辨出來,就好像分出綿羊和山羊,備油的童女與不備油的童女。早期教會的信徒在這「祝福」之下光榮地熬過了一場又一場的迫害,且看今天這一代的我們怎樣成就天國。

八福是非常彰顯「基督」的,屬基督的人就是「心靈貧窮、哀慟、謙和、飢渴慕義、憐憫人、清心、締造和平、為義受迫害」的人。整個登山寶訓的教導也就是如此成就天國;我們成為世上的鹽和光、守天國的義、不發怒、不姦淫、不報仇、不假冒為善、真心禱告、愛仇敵……都是以積極進取的天國特色祝福世界,將寬恕復和的福音宣揚出來;天國子民不是沉默者,乃是勇敢祝福世界的和平使者。同時,就因為宣揚愛與和平才受迫害,我們所努力的就是遏止仇恨。但仇恨充斥的人就充滿火藥味,他們對一切阻礙人「復仇」的聲音都充滿敵恨。

於是,忠心為我們所在的地方求祝福的天國子民,讓我們勇敢去禱求:「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祢的愛。」

以愛勝恨

當我一直為我們所在的城巿求平安,禱告的空間充斥著濃濃的怨氣,我意識到那惡者正在擴散惡毒仇怨的種子。朋友,我們要小心隨時被恨意入侵,成為那惡者的工具。反之,忠心在神面前禱告的人就接通了生命的泉源,以清潔的心看見了神也看見了世界,在愛中為城巿裡慌亂不安的人帶來希望。

我們為了主耶穌的緣故,甘願為這世界帶來幾多寬恕和愛呢?

愛與恨就是今天放在眼前的選擇,這可不是簡單的事,主耶穌早已明說,選擇天國之道的人必有迫害:「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太五11-12,《和合本修訂版》)

於是,這就是天國子民的立場,主耶穌在我心有幾重要,寬恕與愛就有幾大,大到一個地步可以堅持主給我的「義路」!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不逃避現實的靈性

文/黃秀婷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體驗自己靈性生命的狀況?」一位青年人在問,我想了一下,回答說:「或者在你感到煩躁不安時,就是最佳檢視個人靈性堅韌程度的瞬間。」

或許如此情景並不陌生:「面對難以解決的家庭張力、職場生活、甚至是社會事務的種種擾嚷和爭鬧時,怎能親近神呢?最好是返團契得著關心或學效耶穌退到安靜地方禱告,讓心靈從紛擾中釋放。」部分信徒確是遇困難即後退,從人或神身上尋求心靈慰藉,冀求回復平穩生活。

對靈性的誤解

彷彿我們心裡潛藏一種誤解:「靈性」僅屬生命內在層面,不自覺地跟外在生活分割。惟我們不要被自我感覺良好的安穩欺騙了,耶穌不就是一直在驚濤駭浪中服侍嗎?

「靈性」被局限於內在生命的範疇有跡可尋。近年學習靈修和禱告的課程或認識不同教會傳統的靈操方法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但我們亦受著心理學興起的影響,令教會轉以心靈療癒為主導的內在靈性培育模式,忽略了信徒靈性生命也須向外展示,讓世界看見榮耀主的那一面。

回應召命的靈性

當世人從信徒身上看見主,那必定是自然流露的靈性生命,因為刻意的展示,世界立即會認出那是虛偽的道德假象。靈命「是指一個人因相信耶穌基督而有的新生命、在基督裡的復活生命,是藉聖靈使人更新與變化,得以蛻變成長而肖似基督,並在個人和群體的生活、服侍與工作中,積極活出在基督裡的召命。」

這靈既是由神賜下,人是沒法自我裝扮。這靈也不是人心求平安的救命丹,卻是神給予信徒群體的召命。回應召命的靈性,叫我們不能逃避現實生活,即使在家庭、職場、社會的經濟和政治體系中,都會面對謊言和偏見。

個人與公共不分割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祂,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祂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祂的聲音……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太十二17-21)

信徒面對紛亂的社會,要學效耶穌退下來向神禱告,但目標非只為己心安寧,而是要回到吵鬧的百姓中見證神。改變社會的行動,必須源自深刻的靈性生命、與神獨處的時間;尋求的不是僅為自己的生活,而是專注個人靈性與社會生活結合;觸及的不只是個人的神祕經驗,而是公共的、社會的人性需要。所有關乎尋求公義與和平的委身服侍,都是由神的靈帶領和更新。

註:伍潘怡蓉:〈從默觀與行動看今日社運〉。
 

(作者是宣道會北角堂社關事工科義務傳道、「公理匯研」執行委員)

「中信 Light App」停止服務

請注意:「中信 Light App」將於 2020 年 8 月 31 日停止服務,不便之處請見諒!

網誌「傳書」及「中信月刊」的文章分享則不受影響。

歡迎瀏覽官方網頁 (https://www.ccmhk.org.hk)、追蹤香港中信 FacebookInstagram 的帖文分享,了解我們的發展動向。

感謝大家一直的支持!

只管站住看(出十三17 – 十四31)

CP157000772dpi

在心理學測試中,有個圖案從某點看就像凸出來的樓梯,看到的是樓梯面,惟同一圖案,調整眼光再看,它卻是凹進去的樓梯底。人生亦然,我們有時需調整一下焦點,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關鍵是會否只固執地看。

 

神的保護與同行

出埃及記十二章記載,以色列人守逾越節後,連夜起程往疏割(參十二37)。因恐怕百姓遇見戰爭而後悔,就回埃及去(參十三17),神帶領百姓繞道而行,走紅海曠野的路(參十三18)。以色列人從疏割起行,往曠野邊的以倘安營(參十三20),而耶和華以雲柱、火柱帶領他們(參十三21-22)。雲柱、火柱不單證明神的同在,也證明祂的顯現、引領、保護及同行(參十四19-20)。

另一邊廂,法老雖容許以色列人離開,但後來改變主意,親率埃及精銳部隊追趕(參十四5-7)。其實這追趕行動是由耶和華主導(參十四8),在較早前已宣告(參十四4),就像法老拒絕順服神大能的作為一樣。

 

站定看神的作為

以色列人雖滿有信心地離開,但在巴力洗分給追上,他們見埃及追兵逼近就甚懼怕,並向摩西發怨言(參十四9-12)。摩西沒理會他們的責備,反使他們平靜下來,挑戰他們回應神的計劃:「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十四13)「站住」有站穩崗位、守住立場、堅定位置等含意,摩西指示他們要站定崗位來觀看神將要施行的大能作為——拯救。

神吩咐摩西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十四16),這行動是一個訊號使大東風吹走海水,以色列人就下海走乾地。法老一切的馬匹、車輛和馬兵都跟著下到海中,但在晨更的時候耶和華使他們混亂,又使他們的車輪脫落難以行走,當摩西再向海伸杖,海水就把他們淹沒,除了法老,全軍都覆沒了(參十四28)。

蘆葦海的拯救被描寫為耶和華的顯現,祂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手,而以色列人亦因而敬畏及順服祂(參十四30-31)。

 

定睛在大能的神

在我們的人生中,難免會遇到困境甚至絕望的時刻,我們的反應會是怎樣?恐懼?埋怨他人?或後悔當初?若我們的眼目定睛在困難或敵人,就只會懼怕、埋怨,但若能調整焦點,定睛在大能的神,就能看見祂的拯救。因祂曾應許:「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四十一10)

神是我們的希望

CP1620006

文/劉文亮

由年頭開始,我就開始了「速讀聖經」計劃,由舊約到新約從頭到尾閱讀,一次、兩次、三次……總的是「來到水邊」飲水,以神的話為糧,以更多的時間親近主,讓我更有心力!

感謝神讓我開始了這種添加「心力」的靈性操練,這一年很不簡單,當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出現,我們就更明白甚麼是「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六10)否則早被患難打垮。

人得心力源於又真又活的神,與神相聯又源於「聖經」,我們有了「主就在身邊」的意識,就可多了清醒的心分辨這世代;同時,比較醒覺的我就能靠主所賜的希望而活。

 

神願意賜希望

面對這時代,我們需要希望——「願賜盼望的神,因你們的信把各樣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和修版》)

神願意賜予希望給那面臨絕望的人,而且還要賜予他「大有希望」,關鍵在「因你們的信」,羅馬書的受眾是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患難、困苦、迫害、飢餓、赤身露體、危險、刀劍」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因著信得享「各樣的喜樂平安」,活出有力的信仰!

無疑,當這世界惡人惡事充斥四周,我們或會想:「要重建希望,除非把惡人除盡!」這大半年,我們在各種「是非對錯」中周旋,我體會到「從黑暗回復到光明」是屬於神的事,所以將惡人交給神吧!

 

我們卻必須「保全」主所賜下純一「不行惡、不傷人、不報復、只有祝福」的基督生命。

 

以善勝惡的人活得開心愉快;但以暴易暴的人卻與神愈離愈遠!

朋友,讓我們靠主保住善良的內心,有主同在就迎接喜樂平安,保羅用了「各樣」兩字形容這大能;神藉聖靈賜予的希望帶來:歡欣、愉快、樂觀、恩典、樂趣、幸福……無憂、保護、安穩、無懼、放心、耐性……

 

堅持以善勝惡

再禱告深一點,神叫人無懼患難:「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的愛,已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3-5,《和修版》)

保羅其實將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放在我們面前:以主的愛向前行還是以憤怨前行。若以神的愛面對患難,就一步步進入忍耐、老練、盼望……一直與神同行得勝罪惡!但若選擇了恨,將會遇上患難生苦毒、苦毒生怨恨、怨恨生忿怒、忿怒生報復、報復生罪惡……

 

主耶穌為我們流血捨身的大愛就被我們辜負了!

 

神是我們的希望,讓我們重拾心靈的焦點對準神!

ccmFB_CP162_20200110

 

 

我已為你祈求

CP159000572dpi

文/劉文亮

 

主耶穌知道我們最真實的情況,且是從最深處認識我們。

 

朝好的方向想,亦即我們可「求主為我們祈求」,因祂最清楚我們、也最清楚前路;但另一方面,原來此刻的我相當糊塗:對自己評估錯了,對未來也掌握錯了,正所謂「夢想很美感,現實很骨感」!

 

彼得的跌倒

 

聖經中四卷福音書均有記載,被出賣的那一夜,耶穌對門徒作出預告,當逼迫臨到,門徒就會四散,門徒中彼得的反應最大,「主啊,我已準備要跟祢一起坐牢,與祢同死。」

 

可惜,事與願違,他三次不認主!

 

彼得的「自我評估」實在錯得離譜,由「死也跟祢一起」變成「我不認識祢」。

 

因此,這種落差也就是最殘酷的打擊:

 

「我真的愛主嗎?我真的會為主而活嗎?我真的能持守信仰直到最後嗎?我真的配跟隨主嗎?」

 

那困在黑房中的人,只有找著燈掣才可重見光明,但偏偏在黑暗中就是無法看到燈掣。這樣的死胡同並不很「死」,只要我們還有信心,信就成了最奇妙的機會,在漆黑一片之中只需一道信心火花,就可看到那「燈掣」。

 

耶穌是出路

 

於是,有耶穌就有出路,「主早知道了」。

 

只要想一想「我已為你祈求」這句話,就可重燃希望,主耶穌在我們不知怎辦的時候,正在為我們祈求;祂對彼得發出兩個「預告」:第一是「你不至於失去信心」,第二是「你會回頭,記得堅固你的弟兄」。(參路廿二32看看主,無論我們「怎麼不堪」,主仍然信任我們,祂仍站在我們身旁,甚至願意把那又大又難的事交付我們。

 

我們再看一看撒但的招數,為要攻陷人心,其主要打擊人的兩大死穴:「太信自己」和「太不信自己」;「太信自己」於是不懂得倚靠主,「太不信自己」於是退縮至不敢倚靠主。這十二門徒之首彼得所受的攻擊,實在很大,無論怎選擇,撒但就是要他離開主。

 

站起比跌倒難

 

彼得的確輸的很慘。三次不認主之後,他不敢自誇了,但同時也不再信任自己了,所以主耶穌為他求「不至失去信心」。

 

其實,朋友,跌倒比站起來容易,跌倒了乾脆倒地不起也就算了,但站起來卻要重拾顏面面對江東父老;主耶穌為他祈求,要彼得不要放棄自己,不單如此,更「委託」他在回頭之後,逐一找回他的弟兄,堅固他們。

 

來看看主,主知道你,而且比你對自己知道更深……

 

「我已為你祈求,無論你有幾錯,無論世人怎看你,無論在你來看有幾絕望……我已為你祈求,使你不至失去信心!而且,勇敢站起來,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姊妹!」(參路廿二32

ccmFB_CP159_20191024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詩篇巡禮一(詩二十三)

CP158000972dpi

文/孫淑喜

 

不同文化背景的詩歌,均善於以文字建構圖像、藉圖像表達思想,是用文字寫出來的圖畫。

 

運用圖像能讓讀者有更多想像空間,更易投入,帶來更大的感染力。但取材自詩人經歷的圖像,對並非生活在詩人所屬時空,或沒經驗過詩人所經歷的,便有誤解這些圖像的可能,難以共鳴。而在理解聖經詩歌時,也不免有同樣困難。

 

筆者會在本欄分享幾個重要的例子,讓讀者能更好地欣賞這些詩歌,並它們對今天的意義。

 

詩篇二十三篇

 

此詩主要有兩幅圖畫。

 

第一幅是 1 4 節:一隻羊得到牧羊人照顧保護;

 

第二幅是 5 6 節:在敵人環視下,神為詩人擺下慶功宴,如皇帝為凱旋的戰士慶功。

 

本文主要看第二幅圖畫。

 

5 節的「我的敵人」直譯是「那些正在壓迫我的」、「那些正在攻擊我的」。

 

6 節的上半節:「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隨著」原文用字是指敵人的「追趕」,意思是:在敵人追趕中,詩人卻見到神的恩惠慈愛。

 

信徒渴想的福不是無災無病,而是享受神的同在。今生仍有苦難,卻是經歷神同在的途徑;我們不至於要歡迎它,但也無需畏懼。

 

那麼,在痛苦逼迫中,如何體會神正為我們擺設「慶功宴」呢?

 

6節的下半節:「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原文不是用「住」字,而是「回到」、「退到」。一直以來,只因「我要退到耶和華的殿中」似乎不通,所以將原文的字母加上不同響音,改成「住」字1。「直到永遠」應譯作「在我一生的年日」。

 

全句是「在我一生的年日我都要退到耶和華的殿中」。

 

上述情況並非作者用錯字或抄經的人抄錯了,而是後人不明白作者所用的圖像。

 

古代以色列人每次出戰,不論勝敗都要在日落前回營,因為外間(多是曠野)日夜溫差大,日間作戰不能穿太多衣服,夜間必須回營添衣或生火取暖,而且曠野有野獸出沒,落單的士兵會有生命危險,不能回營就代表被困或陣亡

 

而「耶和華的殿」就像提供蔭庇和保護,可以讓士兵退回去的軍營。當然,「耶和華的殿」不是指耶路撒冷聖殿,而是神所在的地方。「退到耶和華的殿中」是很有意思的,絕不需要被「修改」。

 

今日,三一真神藉聖靈居於信徒的生命裡,在忙碌和壓力中,我們只需退到心靈裡,藉讀經祈禱與神相交,不斷校正生命的焦點,重新得力,不被世俗潮流和價值觀淹沒。當我們仰視神的榮耀,人間的榮耀就再沒意義。

 

教會也是聖靈的殿,神也會讓我們藉教會的敬拜經歷的同在、藉弟兄姊妹的分享支持經歷的愛、藉教會的教導引帶我們走義路

 

作者是播道神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近著帖撒羅尼迦後書:持守作工,候主再》)

 

釋:

  1. 讀者可參考一些專門的註釋書,例如 NET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譯本。這譯本可免費在 http://www.netbible.org  網站閱讀,譯本附有許多詳細釋,解釋譯者所採用的翻譯,包括一些修改了原文的地方,為何會修改。這些釋本來有中文譯本漢語聖經協會:聖經.和合本讀本(繁體)2015,但未知是否因為這節經文為華人教會所喜愛,譯者沒有將有關的註釋譯出,讀者必須參考英文原著。

ccmFB_CP158_20190718

 

 

滌蕩心靈:《盡在愛中》

ccmFB_CP156_20181218整理編輯室

 

耶穌指出最大,也是第一的命就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作者在《盡在愛中》1裡分有盡心篇、盡意篇、盡力篇、盡性篇,從靈修與實踐的角度細述這份源於神而回饋神的愛。

 

簡單來說,「心」是動機、意志與抉擇;「意」是思想和情緒;「力」是身體與外在環境人事的互動;「性」是人的靈聯繫和整合全人產生的總方向。

 

作者在盡性篇中分享說:「社會罪惡的根本在於人心敗壞,有些基督徒認為先做好福音工作,叫人得著新生命,才有希望改變社會的不良現象。這是對的,但若不同時鼓勵基督徒將新生命(包括憐憫與公義)活出來,我們所傳的福音就沒有了說服力。

 

一般基督徒對救濟關懷的工作都很樂意投入,但對社會公義——為受壓者呼籲,指出當權者的腐敗、社會的流弊等,都只保持安全距離,認為基督徒不好捲入政治。這是負面和狹義的角度。

 

廣義來說,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在民主社會,由公民選出管理人,並賦予監督權責。因此,每公民,包括基督徒都必須關心政治,有責任運用他們的權柄,造福社會人群。

 

靈命塑造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社群意識及對社群做出貢獻。

 

耶穌的為人和教導從不將『傳福音』與『社會關懷/公義』分割,兩者是息息相關的(參路四16-21)。」

H019Cover72dpi

註釋:1. 邱清萍著。《盡在愛中》。美國:美國中信出版社,2015

 

 

 

人比人

CP152000472dpi

文/劉文亮

 

廣東話「人比人,比死人」的意思是把一個人跟另一人比較,根本無法相比,只會糾纏不清。

 

這句俗語實在是至理名言:當人跌進比較的陷阱,就是跌進死胡同,小花沒法勝過小牛,小牛也沒法勝過小花,因為一比較就用了對方做標準,失去自己。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一個人失去自我定位,用貶抑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優越,都是緣木求魚,失去「做我」的信心。

 

無論是高是低,我不用跟別人比較,我只須向主交帳!

 

聖經中多處經文都在教導我們要懂得安放自己,一方面恰當地看自己:「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另一方面謙卑看人:「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

 

自我定位

 

生命本就無價,因為人是「神照著自己形象造的」(參創一27),看透這份生命深藏的寶貴之處,就由這個「我」出發,活出天國生命。可以這樣說,在主耶穌裡放自我定位,享受心滿意足,就是愛神愛人愛己的目的。我們做人處事,因而能有眼界接納、包容、忍耐;也是說,耶穌怎樣看我們,就以這恩典學習去看自己,活在自由和愛之中。同時,這功課教懂我們,既然無心與人相爭,就學像耶穌看待身邊的人,讓他們活在自由與愛中。

 

倘若明白這意義,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日漸變得美好親善。

 

只可惜我們活在世上,世間總為我們定下很多「評分標準」、考勤機制(appraisal),加上老師父母同學親友一干人等,把我們「擺上枱」分過高下,年齡、學歷、專長、優點、IQEQAQ
等等,分等分級,比完又比,直至體無完膚。然而,拿六十分的人為甚麼就叫輸?取九十分的人為甚麼就是贏?這遊戲規則並不是神所喜悅的事;所以,在福音書中,耶穌看重小孩、稅吏、妓女與罪人等等,讓他們以謙卑的心,組成天國。

 

棄比較存謙卑

 

當「比較」撕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謙卑就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結連只有靠主站好位置,也就能「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看別人比自己強,這人就會成為你我的好朋友,生命不再較量,敵意就消解!

 

想想,一個沒有敵意的地方,所遇上的人都尊重你,無論地位是高是低,都當你是你來相交往來,這個地方,無論生活在其中,工作在其中,是不是叫人安心寫意?

 

來吧,由認定主耶穌開始,讓我們得著釋放,自由自在存活世上。

 

 

用力靜下來

CP1510572dpi

文/劉文亮

 

今天,我們要學習用力靜下來。

 

就如某些年輕人只顧打機無心向學一樣,在大人的世界,我們豈不同樣活在「不由自主」中?尤其有些傾向和習慣,好像順勢而流的水攔阻不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怎算好

 

靈修,就是與神親近的時間,是真的可改變生命,問題在我們是否肯用力去靈修。

 

全力去安息

靜,就是與心相遇的時刻,亦即尋回那顆有如小孩子的心;有了小孩子的心就有禱告,因那赤子之心能把心中的屬靈世界打開。所以主耶穌吩咐我們要回轉像小孩,天國裡的人就是這樣。

然而,這靜下來的生命操練,就像守「安息」的操練,要呆在家中任何工都不做,必須「出力」。出甚麼力?就是全力去安息!

讓我們先談一下何謂學習分辨聲音,一般是說分辨哪些是神、人或是撒但的聲音。然而,神的聲音我們聽不到,人的聲音眾說紛紜,撒但的聲音好像「不敢」現身,那還有甚麼?餘下來的,就是普通常識;

可是,最破壞生命的,就是未經聖經檢視就採用了普通常識,動不動訴諸法律、運用權威、商業考慮,於是信仰失去了影響力,因教會中人一旦按「普通常識」辦事,就是選擇了「為自己最好的益處著想」,後果自是「急功、趨利、自私、無情、現實、冷漠」!

悔不當初,大家實應同心合意禱告,直到主的心意在眾人當中出現。

  • 回來再說用力去安靜,是否有點難明——我既安靜就不須出力,我若用力何能靜?

然而就是那麼弔詭,正如寫毛筆字握筆的手指要堅實有力,但手腕卻必須放鬆靈活;靈修是生命藝術,我們努力進入安息,乃是要穿透那些「普通常識」的潮流,潛入更深處的屬靈空間。

 

安靜讓心靈蘇醒

而安靜之中的角力,正反映人性傾向本就不想靜;

我的心「用力」以主為目標,我就進入有焦點的寧靜中,這個「停留」於屬靈空間的努力,時間愈長,我們的心靈愈見蘇醒。

當然,靜靜躺在主面前,每一秒的「靜靜」都是那麼吃力,「抽刀斷水水更流」,人心藏有的意念,就是那些自私自利的「普通常識」正不斷阻擋我們來到主面前。

人意就是如此與神意相爭,只有謙卑下來,收起自己意願,迎接主耶穌的決定進入生命裡,才有改變的機會。

出力靜下來,

屬靈空間就出現,

禱告中與主相遇,

自然破除那隱藏在「普通常識」背後的撒但詭計

重新再聽到「聲音」。

就這樣,我心在出力中漸漸醒過來,看到神的國了,找到人生那些「不枉此生」的天國好東西了,踏進那正確的道路中了!

ccmFB_CP151_20180319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傳承

CP1510772dpi

文/陳振衣

山地瘦瘠,所出糧食不夠維持一家六口生活。因此,爸媽到外省打工,

小蓉三歲就和姊姊成了留守兒童,由外公外婆撫養,妹妹和小弟則跟著爺爺奶奶過活。

為了償還超生罰款的借債和養活四名兒女,爸媽需更努力工作,春節也做零工;整整十三年,都只是寄錢回來,沒能回一次家。要不是有機構給了小蓉一個助養名額,減省了一些費用,恐怕四弟還要等更久才能再次見到父母。

一家都在受苦

外婆是名強勢女子,常在兩姊妹面前說媽媽太懦弱、爸爸家太守舊,為追生男孩弄至她老年也這般辛苦!小蓉體質較弱、易哭,外公疼她,帶她下地(種田)總是讓她玩土就算。大一歲的姊姊體能較好,人也老實,對外婆交下的沉重工作只默默去做;那不哼聲地揮動小鐵鍬跟在外公後面翻土的畫面,小蓉記憶十分清晰,小小心靈就覺得自己一家都很可憐,每個人都在受苦。

在本應上小學的年齡,姊妹倆連幼兒園都未上過,見到鄰家小孩上學就很羨慕。某天,幾個外來的哥哥姐姐到來逐家探訪,又問她們想不想讀書。

 

小蓉大聲回答:「想!」

 

姊姊則躲在外公身後不肯出來。結果小蓉得到助養名額,可以上學。但學校在縣城,要寄宿。學校好玩的多著呢,老師也很和藹,但離開外公卻讓小蓉感到可憐,想到就要哭!

小蓉的助養者常寫信給她,又告訴她有個叫耶穌的知道她、很愛她。小蓉不明白,以為是多了一個助養者,很開心,因每年生日都會寄來卡片和文具等禮物。直到高小時識了一個新同學,告訴她原來耶穌是創造並一直照顧她的神,又帶她去教會。教會裡同齡的不多,兩人很快成了好友。春節放假回家,小蓉將耶穌的事告訴外公和姊姊,他們立刻就信,外婆卻說:「若真是神照顧,怎麼我家會這樣窮!」小蓉也不明白,但就是覺得耶穌很好。

祝福更多的人

高考後小蓉獲城裡大學錄取。這時爸媽已帶著一身的病回鄉,家中經濟雖稍有改善,但助養期卻在高中畢業後結束,那學費從何而來?只能在縣城找工作幫補家計了。

 

唉,出身窮就不能有好出路?小蓉情緒一下跌落谷底!

 

想不到的是,助養者竟主動提出供她讀完大學。姊姊跟她說:

「其實我們絕不可憐,能自食其力,活得就有尊嚴。神特別恩待你,就是祝福我們一家,將來你也可祝福更多貧困的人,就像那助養者一樣!」

 

話仿如醍醐灌頂,讓小蓉想到多年來的自是多麼的傻,多麼的不知感恩,神的照看從沒停止啊!小蓉暗下決心

  • 將來,也要成為一個祝福、幫助別人的人,就像那幫助她的助養者一樣。

ccmFB_CP151_20180313

(作者乃自由傳道及文字工作者)

 

 

愛神的人做得到

ccmhkFB20180124

文/劉文亮

神和人之間可以有一個很實在的關係,例如天父與兒女,這「實在」必須用諸珍惜這關係的那些人而說,若有了「天父的兒女」身分,卻一直輕忽懶理,這關係就只會是形同虛設了。

關係裡就有愛。我經常與人分享禱告生活中的難題,其中一個問題最常遇上,就是:「對著他,我怎能夠去愛!」然而,許多時,無論是那人後來明白到的,還是別人告訴他的,答案就是:「愛神的人做得到。」

 

實在的境界

 

我們並未成長到那個境界,

也就無法明白那境界的事。

 

就像小學生無法明白甚麼叫微積分;少年人無法明白失業有甚麼苦;年青畢業生無法明白中年危機;幼稚園的小女孩無法明白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一個職業拳手打出一拳遠遠超越普通人出拳一樣,未到那個階段的人就無法掌握那階段的心性與能力。

靈修的人也是如此,若達不到某種生命程度,也就做不了那生命事工。我認識一位從外國回家的女傳道,她是一位很愛主很成熟的靈修導師。當她回到香港家中,第一個禱告領受就是「像一位母親那樣去愛你母親!」

 

這經歷對她來說很寶貴,原來闊別十多年後,她長大成熟到一個地步,可以反哺關心年邁的母親了。

 

生命真的可以長大,尤其在「愛主更深」這條路上。

 

人和神之間的關係,只要是「實在」而珍惜的,我們會發現生命堅實地「擁有」某種「愛主的靈性生活」,那人才達到某個階段,成為神使用的生命。

 

堅實的關係

說到堅實地培育出一份人神關係,我想借用最近在所屬的一個群體中說過的小故事:我有一次在街巿側門經過,那處又濕又多人,無意中看到一個小孩子蹲在路旁綁鞋帶,而他的父親就站在不遠處守護著他,一句一關心,教他怎樣綁鞋帶。

整個過程只是短短幾分鐘,父親沒有上前代他綁鞋帶,只是循循善誘,一步一步慢慢教他:「就是這樣……好了,用力一拉……拉錯了,再來,拉穩它,是了,鞋帶就不會鬆了。」

我看著這個父親,面上沒有甚麼表情,但他站在街巿的車道口守護兒子,而且很有耐性,從沒一句嫌兒子學得不好,反而在言語間處處表達出鼓勵:「我不會代你綁鞋帶,但我會一直教你,直到你學懂!」小孩子出奇地聽話,蹲在那濕漉漉的路口,用心去學,時不時望向父親,眼神像在說:「我做得對嗎?」

 

背後是愛

  • 我閱讀到他們隱藏背後的愛意,那是父與子之間很難說得盡的愛意。

天父跟我們之間的愛就像這對父子,天父要我們得著那由心活出來的生命之道,循循善誘,以恩典能力在聖靈裡引導我們進入基督耶穌那長闊高深的大愛中,學習去愛、好好成長和面迎人生。

 

能夠如此,就是因為這份很實在的關係。

 

朋友,願我們一起努力,學習愛那些難以接受的人,因為愛神的人做得到。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克制我心聆聽主

文/劉文亮

今時今日,叫人「克制」,通常會有反效果。若我說的克制是煞制呢?我們需煞停那自動重播的聲音和景象,這些煩惱事不斷攪擾我,「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所以,像大力煞車般煞停它,將整個人從中拔出來,「我要謙卑尋求主,主耶穌早已在內室等我」。只要不再糾纏於心裡的煩惱事,就能來到主耶穌的天恩世界了。 繼續閱讀

以神的信實為糧

文/劉文亮

信主的人,要學習由淺入深「吃得下」神的信實!

最近在讀約伯記,雖讀了這書卷不下十次,但隨著人生閱歷加深,讀到的教導也加深。這書說到人生不單有「福杯滿溢」之時,還有「心靈黑夜」之時,問題在我們一旦活在黑夜中怎自處? 繼續閱讀

落錯閘了

文/劉文亮

愛主的人到了時候,就要學習「向耶穌開門,向異端落閘」的功課。開門很寶貴,開對了門就生命豐盛;落閘同樣重要,小心防備破壞我們的人、事、物,「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太六13)開門與落閘之間的掌握,正是成熟信徒的標記;成熟信徒怎樣來的呢?必須從人神關係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