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讓我看見他

文/劉文亮

最近我和身邊的人參加了「天使行動」,其實這只是一班人自己改的名字,沒有組織,沒有領袖,就是一班義工參與了疫情支援小組,希望能夠為活在疫情中的人帶來少許溫暖。

愛主也必愛他

這是個靈修時代,有心就與神相遇,聖靈澆灌下來,叫我們進入耶穌基督的「大愛氛圍」中。主耶穌不但希望「大愛氛圍」中有我,也期待我在「大愛氛圍」中有「他」;主讓我看見他,這個他既是屬主的一個小子,也是基督自己。關心主所關心的人,就好像主所說綿羊與山羊的比喻,當我們看到那些餓了、渴了、窮了、冷了、病了、無助了、無家了、困苦了、囚禁了的人,只要願意上前幫幫手,照顧慰問,就正在服侍耶穌。

天使行動不難,我們聯絡疫情期間染病的人,作出「資訊、物資或心靈」的支援,不難但卻非常寶貴,因為我在人間愛主。

約翰說:「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壹五1)我們因信耶穌經歷重生,生命根生於主後,我「愛」了,可以愛鄰如己。看到那些「本是同根生」的人活在痛苦煎熬中,我愛主也必愛他,若我不愛他,乃是我在愛中未能踏出自己的世界。這日子需要愛,有基督的生命就有愛,付出關心、付出時間、付出金錢,就可以把愛帶進人間。

於是,主讓我看見他,靈修旅程也啟動,學習愛的突破。看見他後,逗留長久一點,從內裏的「我」做一個更親善的自己,反反覆覆的疫情叫很多人對未來失去把握,我們有主有愛有平安,就是最重要的支援天使。

主助我們幫助他人

今天,住在「暗角」裏的人很多,經年疫情下許多人的生活已相當拮据,一旦「中招」更是百上加斤,無錢、無藥、無飯開,不能工作,不能走出門口,還可以靠誰?所以,若我們踏出一步之後,我們就看到神並沒有撇棄他們,因為神的國度裏有「你和我」。

願意記念困苦的人,比比皆是,有人在患病中收到最需要的感冒藥,病好後買了幾百盒藥四出送給患病的人;一對夫婦「看到很多他」後立時奉獻支援了數萬元送給「無飯開」的人;有人「泡製」了很多心靈雞湯在網上鼓勵人;醫務人員近幾個月一直捱更抵夜站在最前線,他們是香港人的盾牌,最美的白衣天使!

困難日子出現,就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與神有幾深的關係,就有幾大的承受力和關愛心力;所以這是個靈修時代,神沒有離開我們,祂在施恩座上,隨時幫助我們,讓我們幫助他人。

「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壹五1)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本文章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77期(2022年6月號)

人有悲歡離合

文/劉文亮

實在,人有情。

我以前住的地區有一間小小的餐廳,名叫「人間有情」,那地方佈置得很有格調,處處顯出細膩的心思。我想,店主是希望顧客能在鬧巿中享受一下閒情,其實單是這店名就值得逗留片時。

人間有情還是無情,在於人是否有心。有心,人就情長。長情是一件好事,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分離傷懷有情感恩

今天,許多身旁的弟兄姊妹要移民了,大家已經在教會中相識了十多二十年,過去曾經在主內一起禱告同心事奉,可惜相聚要相分,乍離又乍合,人世間總要經歷一番難捨難離。人有悲歡離合,好朋友一旦遠走他方,輾轉十年八載後才會再見;屆時人世間又已經幾度花開花落風吹雨打。或許,在未來再見時,大家已經是白髮蒼蒼,再聚之後,也只能細說從前了。

即使叫人傷懷,我們仍要為有情而感恩,人有情方體會百感交集,是我們真心活過的痕跡。我們在世本是客旅,大家曾經彼此珍重過已堪憐惜。做個有情人,我們可以為無謂的是非爭鬥唏噓;能夠珍惜眼前人,也就明白到為名為利只是蹉跎歲月,不如好好追求美善的有情人生。

有情叫人活出美善

過去,曾有人以為情就是罪惡的溫床,人心裏面充滿私欲,有情的人總會濫情縱欲。這種想法是未曾計算「活在基督裏」的大恩,那個深層的舊人既可做壞事,脫去舊人又穿上新人之後,那個深層的新人就更有條件做好事了。

想深一點,我相信主耶穌想我盡情做自己嗎?這份信心,要進入心靈的根本處,只要清心愛主,「我與主,主與我」相遇,這盡情的人又怎會犯罪呢?所以,感情本就是叫人活出美善,除非人不願做人,若想做人就自然是個有情人,正如主耶穌在世上的樣子。

靈命成熟活出真我

《培育高 EQ 的靈命》的作者提出:「我們沒可能靈性成熟,卻在情感上繼續做個不成熟的人。」意思是人逐步成長到成熟時,他的情感和他的靈命應該是一起「成全」的。所以,盡情做「我」是靈命塑造的一項指標。當然,我活出真我性情,乃在於我已經放好它於恰如之位、恰如的重、恰如的心……恰當地有情就是成熟的指標。

再說移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就讓成熟的人以成熟的心面對這事。惜別有時,重逢有時,撕裂有時,修補有時,落寞有時,歡宴有時,流淚有時,喜笑有時,願主常看顧,他朝再相見!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生命之杯

文/劉文亮

在主裡面,每早晨都是新的(參哀三23)!

我每天清早靈修,許多時會安靜閱讀聖經,主的話輕柔而帶著生命能力滋潤我心,不緩不急,聖靈透過這靈修時空向我澆灌神的愛;我的心思意念凝聚如杯,謙柔迎接主的活水與平安;主耶穌讓我的生命盛載清水叫他人得解渴,用另一句話來說:我在靈裡牽掛這個世界並祝福這個世界。

每天我來到天父面前,經驗使我心靈蘇醒(He restores my soul),在親密的臨在中,我在主裡好像「返回自己的家」,我並非甚麼靈命高超的牧者,只是在主裡平靜安穩做一個我,體會每早晨都是新的。

修復自己作生命福杯

保羅鼓勵提摩太要自潔,以成為合乎主用之器皿,成就神心意中要行的善事(參提後二21)。因此成長旅程之中,我們有一條「生命之杯」的靈程路

當我們明白「生命之杯」就可再思靈修,在這靈程路上,我們既願意成為器皿,就讓我們使「心靈通道完整」。著名基督教學者魏樂德(Dallas Willard)有很多豐富生命的名著,當思想到生命塑造,他一直喜歡用「修復」(renovation這辭;他當然有很重要的信息要表達,我只想借其套路說,信徒若要成為合用的杯,首先每一部分都要「修復」,打通人與神相遇的心靈通道,成為流通管子,才成為滿滿的生命福杯

我們「靜候恩主」,只要時間足夠,心思官感情緒記憶情感意願動機等等每一部分,都可在愛主信主中經歷聖靈清洗、梳理、校正、安放、洗滌、修復、滋潤、梳通而心靈有多愛主,也就有多甘願讓主更新我們;我們有多大信心讓神動工,生命也就有多通透,然後為主預備好自己,背上十字架走天路!

通道完整也就源源不絕領受真道活水靈糧,生命之杯也成形。我們若全方位盛載了主的道,心也就有如一個辦公室每時每刻記掛和辦理有關天國的事;同時也有如一個器皿盛載主耶穌的親善生命傾倒活水給的小子;也更有如一個居所容讓聖靈居住而且潔淨如一聖殿;最後,我們以

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時也讓基督成形在心裡。

謙柔之心作生命之杯

活在充滿患難與危機的時代中,我們更要預備好生命。朋友,現今的日子艱難,但別怕這些磨,我們受得起多大的困難,也就帶來我們與神之間有多深的靈裡歡樂;同時,我們的容量在苦難中也就提升了。若遇上苦難時我們只懂遺憾與自,那只是一個孤單的音符;但是,生命如杯,一個記念他人的好鄰舍才可以組合成樂章,帶來感恩和盼望。

心謙柔做生命之杯,悠然自得同時無可,因為是主叫我如此,願神得著榮耀與頌讚!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天國的子民

文/劉文亮

我們為了主耶穌的緣故,甘願承受幾多迫害呢?

在登山寶訓中(參馬太福音第五章),主耶穌說到第八福,那是最難啃的祝福!正式表明「天國」立場,告訴我們主耶穌想我做甚麼,主的道是甚麼。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和合本修訂版》)

彰顯基督

這福氣一出現就滿有「基督」氣息,因為要做「受迫害者」而不是去做「迫害者」。這要求把天國子民正式分辨出來,就好像分出綿羊和山羊,備油的童女與不備油的童女。早期教會的信徒在這「祝福」之下光榮地熬過了一場又一場的迫害,且看今天這一代的我們怎樣成就天國。

八福是非常彰顯「基督」的,屬基督的人就是「心靈貧窮、哀慟、謙和、飢渴慕義、憐憫人、清心、締造和平、為義受迫害」的人。整個登山寶訓的教導也就是如此成就天國;我們成為世上的鹽和光、守天國的義、不發怒、不姦淫、不報仇、不假冒為善、真心禱告、愛仇敵……都是以積極進取的天國特色祝福世界,將寬恕復和的福音宣揚出來;天國子民不是沉默者,乃是勇敢祝福世界的和平使者。同時,就因為宣揚愛與和平才受迫害,我們所努力的就是遏止仇恨。但仇恨充斥的人就充滿火藥味,他們對一切阻礙人「復仇」的聲音都充滿敵恨。

於是,忠心為我們所在的地方求祝福的天國子民,讓我們勇敢去禱求:「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祢的愛。」

以愛勝恨

當我一直為我們所在的城巿求平安,禱告的空間充斥著濃濃的怨氣,我意識到那惡者正在擴散惡毒仇怨的種子。朋友,我們要小心隨時被恨意入侵,成為那惡者的工具。反之,忠心在神面前禱告的人就接通了生命的泉源,以清潔的心看見了神也看見了世界,在愛中為城巿裡慌亂不安的人帶來希望。

我們為了主耶穌的緣故,甘願為這世界帶來幾多寬恕和愛呢?

愛與恨就是今天放在眼前的選擇,這可不是簡單的事,主耶穌早已明說,選擇天國之道的人必有迫害:「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太五11-12,《和合本修訂版》)

於是,這就是天國子民的立場,主耶穌在我心有幾重要,寬恕與愛就有幾大,大到一個地步可以堅持主給我的「義路」!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神是我們的希望

CP1620006

文/劉文亮

由年頭開始,我就開始了「速讀聖經」計劃,由舊約到新約從頭到尾閱讀,一次、兩次、三次……總的是「來到水邊」飲水,以神的話為糧,以更多的時間親近主,讓我更有心力!

感謝神讓我開始了這種添加「心力」的靈性操練,這一年很不簡單,當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出現,我們就更明白甚麼是「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六10)否則早被患難打垮。

人得心力源於又真又活的神,與神相聯又源於「聖經」,我們有了「主就在身邊」的意識,就可多了清醒的心分辨這世代;同時,比較醒覺的我就能靠主所賜的希望而活。

 

神願意賜希望

面對這時代,我們需要希望——「願賜盼望的神,因你們的信把各樣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和修版》)

神願意賜予希望給那面臨絕望的人,而且還要賜予他「大有希望」,關鍵在「因你們的信」,羅馬書的受眾是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患難、困苦、迫害、飢餓、赤身露體、危險、刀劍」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因著信得享「各樣的喜樂平安」,活出有力的信仰!

無疑,當這世界惡人惡事充斥四周,我們或會想:「要重建希望,除非把惡人除盡!」這大半年,我們在各種「是非對錯」中周旋,我體會到「從黑暗回復到光明」是屬於神的事,所以將惡人交給神吧!

 

我們卻必須「保全」主所賜下純一「不行惡、不傷人、不報復、只有祝福」的基督生命。

 

以善勝惡的人活得開心愉快;但以暴易暴的人卻與神愈離愈遠!

朋友,讓我們靠主保住善良的內心,有主同在就迎接喜樂平安,保羅用了「各樣」兩字形容這大能;神藉聖靈賜予的希望帶來:歡欣、愉快、樂觀、恩典、樂趣、幸福……無憂、保護、安穩、無懼、放心、耐性……

 

堅持以善勝惡

再禱告深一點,神叫人無懼患難:「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的愛,已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3-5,《和修版》)

保羅其實將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放在我們面前:以主的愛向前行還是以憤怨前行。若以神的愛面對患難,就一步步進入忍耐、老練、盼望……一直與神同行得勝罪惡!但若選擇了恨,將會遇上患難生苦毒、苦毒生怨恨、怨恨生忿怒、忿怒生報復、報復生罪惡……

 

主耶穌為我們流血捨身的大愛就被我們辜負了!

 

神是我們的希望,讓我們重拾心靈的焦點對準神!

ccmFB_CP162_20200110

 

 

我已為你祈求

CP159000572dpi

文/劉文亮

 

主耶穌知道我們最真實的情況,且是從最深處認識我們。

 

朝好的方向想,亦即我們可「求主為我們祈求」,因祂最清楚我們、也最清楚前路;但另一方面,原來此刻的我相當糊塗:對自己評估錯了,對未來也掌握錯了,正所謂「夢想很美感,現實很骨感」!

 

彼得的跌倒

 

聖經中四卷福音書均有記載,被出賣的那一夜,耶穌對門徒作出預告,當逼迫臨到,門徒就會四散,門徒中彼得的反應最大,「主啊,我已準備要跟祢一起坐牢,與祢同死。」

 

可惜,事與願違,他三次不認主!

 

彼得的「自我評估」實在錯得離譜,由「死也跟祢一起」變成「我不認識祢」。

 

因此,這種落差也就是最殘酷的打擊:

 

「我真的愛主嗎?我真的會為主而活嗎?我真的能持守信仰直到最後嗎?我真的配跟隨主嗎?」

 

那困在黑房中的人,只有找著燈掣才可重見光明,但偏偏在黑暗中就是無法看到燈掣。這樣的死胡同並不很「死」,只要我們還有信心,信就成了最奇妙的機會,在漆黑一片之中只需一道信心火花,就可看到那「燈掣」。

 

耶穌是出路

 

於是,有耶穌就有出路,「主早知道了」。

 

只要想一想「我已為你祈求」這句話,就可重燃希望,主耶穌在我們不知怎辦的時候,正在為我們祈求;祂對彼得發出兩個「預告」:第一是「你不至於失去信心」,第二是「你會回頭,記得堅固你的弟兄」。(參路廿二32看看主,無論我們「怎麼不堪」,主仍然信任我們,祂仍站在我們身旁,甚至願意把那又大又難的事交付我們。

 

我們再看一看撒但的招數,為要攻陷人心,其主要打擊人的兩大死穴:「太信自己」和「太不信自己」;「太信自己」於是不懂得倚靠主,「太不信自己」於是退縮至不敢倚靠主。這十二門徒之首彼得所受的攻擊,實在很大,無論怎選擇,撒但就是要他離開主。

 

站起比跌倒難

 

彼得的確輸的很慘。三次不認主之後,他不敢自誇了,但同時也不再信任自己了,所以主耶穌為他求「不至失去信心」。

 

其實,朋友,跌倒比站起來容易,跌倒了乾脆倒地不起也就算了,但站起來卻要重拾顏面面對江東父老;主耶穌為他祈求,要彼得不要放棄自己,不單如此,更「委託」他在回頭之後,逐一找回他的弟兄,堅固他們。

 

來看看主,主知道你,而且比你對自己知道更深……

 

「我已為你祈求,無論你有幾錯,無論世人怎看你,無論在你來看有幾絕望……我已為你祈求,使你不至失去信心!而且,勇敢站起來,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姊妹!」(參路廿二32

ccmFB_CP159_20191024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聖經譯本常見疑難

CP157000472dpi

整理/編輯室

 

編輯室為今期封面故事做了個小型意見收集,看看弟兄姊妹對聖經譯本的意見。是次調查共有 241 人參與,資料經初步整理後,與讀者分享如下:

 

問題 1你在選擇不同的聖經譯本時(包括中英文譯本),曾遇過甚麼疑難嗎?

超過半數回應都說沒有問題,主要是教會傳統沿用《和合本》,個人在讀經、靈修或背誦經文時,都習慣了。

此外,也有表達《和合本》畢竟是百年前的翻譯,其中有翻譯錯誤的(15)(括號內的數字是該項意見的回應人次,下同)、文字古舊用字艱澀的(4)等。還有些指出,坊間翻譯版本衆多,要找一個符合信、達、雅的版本,確實不易(9)。

 

問題 2你現在最常用哪聖經譯本(中英文均可)?

中文譯本有《和合本》(46)、《和修本》(23)、《新譯本》(15)、《新標點和合本》(12)、《新漢語譯本》(4)和《現代中文譯本》(3)。

英文譯本有 NIV17),The Message3),NET3),ESV4),NRSV2)和 NASB2)。

 

問題 3承上題,除了最常用的譯本外,那些譯本是你會使用的?

中文譯本有《新譯本》(25)、《新漢語譯本》(11)、《呂振中譯本》(14)、《和修本》(13)、《和合本》(7)、《現代中文譯本》(6)、《新標點和合本》(4)。較少弟兄姊妹使用的譯本有《思高譯本》、《新普及譯本》、《新廣東話譯本》、《恢復版譯本》等。

英文譯本有 NIV20),KJV10),The Message10)。較少弟兄姊妹使用的譯本有 NASBNLT 等。

 

弟兄姊妹在回應上述問題時,也同時提出一些聖經譯本在應用上的疑問。編輯室嘗試將這些疑問整合歸納、延伸意旨,擬成以下六道問題,邀請了資深的牧者和聖經老師回答,幫助讀者釋惑

 

傳統上,教會所用的聖經是《和合本》,與自己讀經時所用的聖經譯本未必相同,造成適應上的困難。對於有這困惑的信徒,您有何建議?

最好的聖經譯本應能把原文意思以當今讀者最易明白的用語闡明。誠然,因各譯本都有不足,至今沒有最完美的譯本,只有更好的譯本。現今大部分教會採用的《和合本》,已用了近一世紀,大部分信徒(包括作牧者的我)都習慣用此譯本及背誦其經文。若轉用其他譯本在堂會公用,需適應的地方更多。不論如何,教會有責任在適當時候轉用更好的譯本,因為我相信:「聖經不變,譯本可改」。

對信仰有追求的信徒,選擇更好的譯本自用,實屬無可厚非,但為免各自為政,堂會名義的查經、講道,宜採用堂會公用的譯本。深信好的講員會按著需要,引用其他譯本解釋信息;同樣,小組查經時,不少弟兄姊妹也會參考其他譯本,有助查考經文。因此,這是必須又美好的適應。

所謂困惑,可能是在集體背誦經文,或主日學背經考試時,不同譯本出現差異,這不是嚴重的問題,堂會可大方接納。即或不然,弟兄姊妹也可在背誦經文時,採用堂會所用的譯本,只要我們知道經文原意,就達到目的。

以個人經驗為例,我常背誦的經文:「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25)其實較佳的譯法是:「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要活著。」(《新譯本》)我會沿用《和合本》的經文來背誦,但骨子裡卻緊記當中的正確意思。

 

呂君望.本會董事及尖沙咀潮人生命堂牧師

 

聖經譯本眾多,有意譯也有直譯,意譯和直譯何者較好?

要回答這問題,先要澄清何謂「意譯」及「直譯」。一般來說,「意譯」(Paraphrase or Free translation or 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就是將一種語言的觀念譯成另一種語言的觀念,較不著重與原文完全相同的結構形式,而是著重自然流暢地傳達原文信息,例如:譯自Living Bible 的《當代聖經》。「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或稱「形式對等」(Formal/Verbal Equivalence or word-for-word translation),就是翻譯時盡可能與原文的遣詞用字精確相近,較著重保留原文的形式及字面意義,例如:《和合本》、《呂振中譯本》、《新譯本》、《思高譯本》等。

還有一種譯法乎意譯和直譯之間,稱為「動態對等」(Dynamic/Functional Equivalence),就是將原文的字、慣用語和文法結構譯成精確相等的譯文,特別是在語言、文法和文體方面予以現代化,例如:譯自 Today’s English Version 的《現代中文譯本》。

至於聖經譯本中,「意譯」和「直譯」何者較好的問題,不容易下定論,因為基本上兩種譯法都忠於原文,只是翻譯時偏重於意義(功能)或字句(形式)的分別。況且,原文與譯文在語文結構上存在差異,很多時候都不得已將原文意譯。既然翻譯目的是要使讀者明白原文意思,只要能將原文意思翻譯出來,即使不能保持原文形式,也可以接受。無論哪譯本,翻譯過程中都包含了譯者自己對原文的解釋,為免偏頗並更能掌握原文的意義,建議讀者最好參考不同的譯本。

 

譚廷蔚.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神學博士生

 

隨著時代轉變,坊間出現不同聖經譯本以切合時代語感如:《現代中文譯本》、The Message ,是否代表聖經會過時?為甚麼?

語言是承載和傳達思想的載體,是流動而不是固定的。隨著新科技出現、政局變遷、社會文化和生活習慣改變、族群交流等種種因素,語言也不停變動。然而,它承載的信息,絕不會因為語言的變化而變得過時。在不同時代,以「時代語感」的語言翻譯古老的文本,是要讓活在當代的讀者,透過當時的語言,明白文本所承載的信息。

若聖經會過時的話,就不會世世代代繼續有人以當代語言來翻譯它,而是讓它默默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好像那些被遺忘的典籍一樣,長埋黃土今天只有極少數華人閱讀馬禮遜翻譯的《神天聖書》或後來的《委辦譯本》,但不等於聖經已過時。反之,隨著語言運用的轉變,不同譯本相繼出現,以切合歷代讀者的語言習慣,幫助他們更容易和準確地理解聖經的信息。

聖經既是創造萬有的神的啟示,藉著生活在不同時空的信徒記錄下來,這位創造萬有的神亦會保守它的流傳,藉著身處不同時代、受不同文化影響、使用不同語言的信徒,把聖經的信息及意義,以不同的語言忠實地傳承。不同的譯本雖各自有其翻譯原則,但所承載的信息卻始終如一,歷久常新

 

曾培銘.明道社聖經教導主任

 

選擇不同的聖經譯本時,如何按著需要如:查經、個人靈修而決定用哪譯本?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甚麼有不同譯本的聖經。有時候,語文給我們一個錯覺,以為「文字的意思」是不會改變的編按:關於語言的流動性,請詳參上。事實上,就中文而言,每年都有新的詞語被創造出來。不同時代的信徒會特別喜歡某些時代的譯本,因為對他們來說,某些譯本的文字是較為親切的。另外,弟兄姊妹在選擇聖經時要注意聖經的序言。一般情況下,序言部分會寫上聖經譯本的翻譯原則,例如:提高可讀性、貼近原文和貼近時代性等。

 

目的

方向

例子

背誦聖經

1.     選歷久常新的

2.     選容易上口的

《新標點和合本》

預備講道

1.     選歷久常新的

2.     選普遍的

1.     《和合本》

2.     《新標點和合本》

預備和帶領查經

1.     選貼近原文的

2.     參考不同譯本

1.     《環球聖經譯本》

2.     《聖經新譯本》

3.     NRSV

4.     NASB

5.     ESV

個人靈修

可按個人喜好

 

羅兆麟.本會董事及恩福聖經學院宣教科講師

 

 

弟兄姊妹使用某個聖經譯本時,若對部分經文有疑問,宜立即查考其他譯本嗎?面對這麼多不同版本,如何建立合宜的讀經態度呢?

無疑,透過不同譯本,確實可助弟兄姊妹了解聖經。然而要回答這問題,必須由讀經的態度開始,我們想了解聖經,是因為渴望明白神並活出的心意,這份渴望就是明白聖經的最好條件。

信徒讀經時遇上難解的經文,然後翻開幾個譯本的經文去了解,可從「向源頭走」及「向生命走」兩個方向探索。源頭就是尋找經文原意,今天的聖經譯本都「相當」貼近原文,只要將兩三版本互相參照,就可從多角度理解經文原意,由原意出發通常就能解開疑團。倘若還未明白,可能與生命經歷有關,例如:腓立比書四章6節教我們以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事向神禱告祈求,就不再焦慮。我們若不肯「感恩地」與主相交禱告,也無法體會神參與生命中使人不再焦慮的具體歷程。原來,某些問題必須「做到了」才明白其中意思。

當然,還有許多信仰問題我們未能解開,那就不妨存在心裡,留待日後生命進深了,再解開疑團。無論如何,得強調讀經態度,因為信仰離不開生命,不妨自問:我是「誠心追求」還是「存心質疑」呢?只要謙卑尋求神,就可以放心,因為聖靈會親自教導我們進入真理。

 

劉文亮.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學者馮象翻譯了聖經的《摩西五經》、《詩歌智慧書》及《新約》,然而他卻非基督徒,信徒讀他的譯本合宜嗎?

馮象博士獲北大英美文學碩士、哈佛中古文學博士及耶魯法律博士。他欣賞舊約《聖經》的「內容和文學類型包羅萬象」,又形容其語言風格「樸素、聖潔、雄健(而)熱烈。」他決定從原文直接譯經,也是為了「豐富中文的思想表達。」

以《摩西五經》為例,馮象的譯本,文字水平上乘。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李思敬指是「極其流暢的行文,往往令人忘卻所讀的是譯本而非原創。」宣道出版社社長王礽福除稱其「文采斐然,賞心悅目」,更「譯出一種雄健鏗鏘的節奏,呈現一種古樸、爽快、肯定的力量」,強調重現原文中的音感和語調亦很重要,「否則會流失不少信息量。」王福指出,馮象雖非信徒,其譯本卻「有助信徒提升讀經的興味」。

信徒若希望能以優秀的中文平台閱讀聖經,其譯本是一個選擇;只需留意,譯者因非聖經學者,他在文中的插注或一些詮釋,採納了西方聖經批判學的立場,李思敬院長指出,聖經研究學統已出現方法上的改變,「這大概是譯文插注最大的限制和考驗。」王福社長亦指出,馮先生採取的西方聖經批判學立場頗值得斟酌,「不過讀者只須明瞭那是馮先生一家之言即可。」

 

(本題由編輯室整理自網上資料)

 

 

 

人比人

CP152000472dpi

文/劉文亮

 

廣東話「人比人,比死人」的意思是把一個人跟另一人比較,根本無法相比,只會糾纏不清。

 

這句俗語實在是至理名言:當人跌進比較的陷阱,就是跌進死胡同,小花沒法勝過小牛,小牛也沒法勝過小花,因為一比較就用了對方做標準,失去自己。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一個人失去自我定位,用貶抑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優越,都是緣木求魚,失去「做我」的信心。

 

無論是高是低,我不用跟別人比較,我只須向主交帳!

 

聖經中多處經文都在教導我們要懂得安放自己,一方面恰當地看自己:「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另一方面謙卑看人:「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

 

自我定位

 

生命本就無價,因為人是「神照著自己形象造的」(參創一27),看透這份生命深藏的寶貴之處,就由這個「我」出發,活出天國生命。可以這樣說,在主耶穌裡放自我定位,享受心滿意足,就是愛神愛人愛己的目的。我們做人處事,因而能有眼界接納、包容、忍耐;也是說,耶穌怎樣看我們,就以這恩典學習去看自己,活在自由和愛之中。同時,這功課教懂我們,既然無心與人相爭,就學像耶穌看待身邊的人,讓他們活在自由與愛中。

 

倘若明白這意義,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日漸變得美好親善。

 

只可惜我們活在世上,世間總為我們定下很多「評分標準」、考勤機制(appraisal),加上老師父母同學親友一干人等,把我們「擺上枱」分過高下,年齡、學歷、專長、優點、IQEQAQ
等等,分等分級,比完又比,直至體無完膚。然而,拿六十分的人為甚麼就叫輸?取九十分的人為甚麼就是贏?這遊戲規則並不是神所喜悅的事;所以,在福音書中,耶穌看重小孩、稅吏、妓女與罪人等等,讓他們以謙卑的心,組成天國。

 

棄比較存謙卑

 

當「比較」撕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謙卑就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結連只有靠主站好位置,也就能「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看別人比自己強,這人就會成為你我的好朋友,生命不再較量,敵意就消解!

 

想想,一個沒有敵意的地方,所遇上的人都尊重你,無論地位是高是低,都當你是你來相交往來,這個地方,無論生活在其中,工作在其中,是不是叫人安心寫意?

 

來吧,由認定主耶穌開始,讓我們得著釋放,自由自在存活世上。

 

 

愛神的人做得到

ccmhkFB20180124

文/劉文亮

神和人之間可以有一個很實在的關係,例如天父與兒女,這「實在」必須用諸珍惜這關係的那些人而說,若有了「天父的兒女」身分,卻一直輕忽懶理,這關係就只會是形同虛設了。

關係裡就有愛。我經常與人分享禱告生活中的難題,其中一個問題最常遇上,就是:「對著他,我怎能夠去愛!」然而,許多時,無論是那人後來明白到的,還是別人告訴他的,答案就是:「愛神的人做得到。」

 

實在的境界

 

我們並未成長到那個境界,

也就無法明白那境界的事。

 

就像小學生無法明白甚麼叫微積分;少年人無法明白失業有甚麼苦;年青畢業生無法明白中年危機;幼稚園的小女孩無法明白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一個職業拳手打出一拳遠遠超越普通人出拳一樣,未到那個階段的人就無法掌握那階段的心性與能力。

靈修的人也是如此,若達不到某種生命程度,也就做不了那生命事工。我認識一位從外國回家的女傳道,她是一位很愛主很成熟的靈修導師。當她回到香港家中,第一個禱告領受就是「像一位母親那樣去愛你母親!」

 

這經歷對她來說很寶貴,原來闊別十多年後,她長大成熟到一個地步,可以反哺關心年邁的母親了。

 

生命真的可以長大,尤其在「愛主更深」這條路上。

 

人和神之間的關係,只要是「實在」而珍惜的,我們會發現生命堅實地「擁有」某種「愛主的靈性生活」,那人才達到某個階段,成為神使用的生命。

 

堅實的關係

說到堅實地培育出一份人神關係,我想借用最近在所屬的一個群體中說過的小故事:我有一次在街巿側門經過,那處又濕又多人,無意中看到一個小孩子蹲在路旁綁鞋帶,而他的父親就站在不遠處守護著他,一句一關心,教他怎樣綁鞋帶。

整個過程只是短短幾分鐘,父親沒有上前代他綁鞋帶,只是循循善誘,一步一步慢慢教他:「就是這樣……好了,用力一拉……拉錯了,再來,拉穩它,是了,鞋帶就不會鬆了。」

我看著這個父親,面上沒有甚麼表情,但他站在街巿的車道口守護兒子,而且很有耐性,從沒一句嫌兒子學得不好,反而在言語間處處表達出鼓勵:「我不會代你綁鞋帶,但我會一直教你,直到你學懂!」小孩子出奇地聽話,蹲在那濕漉漉的路口,用心去學,時不時望向父親,眼神像在說:「我做得對嗎?」

 

背後是愛

  • 我閱讀到他們隱藏背後的愛意,那是父與子之間很難說得盡的愛意。

天父跟我們之間的愛就像這對父子,天父要我們得著那由心活出來的生命之道,循循善誘,以恩典能力在聖靈裡引導我們進入基督耶穌那長闊高深的大愛中,學習去愛、好好成長和面迎人生。

 

能夠如此,就是因為這份很實在的關係。

 

朋友,願我們一起努力,學習愛那些難以接受的人,因為愛神的人做得到。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克制我心聆聽主

文/劉文亮

今時今日,叫人「克制」,通常會有反效果。若我說的克制是煞制呢?我們需煞停那自動重播的聲音和景象,這些煩惱事不斷攪擾我,「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所以,像大力煞車般煞停它,將整個人從中拔出來,「我要謙卑尋求主,主耶穌早已在內室等我」。只要不再糾纏於心裡的煩惱事,就能來到主耶穌的天恩世界了。 繼續閱讀

以神的信實為糧

文/劉文亮

信主的人,要學習由淺入深「吃得下」神的信實!

最近在讀約伯記,雖讀了這書卷不下十次,但隨著人生閱歷加深,讀到的教導也加深。這書說到人生不單有「福杯滿溢」之時,還有「心靈黑夜」之時,問題在我們一旦活在黑夜中怎自處? 繼續閱讀

落錯閘了

文/劉文亮

愛主的人到了時候,就要學習「向耶穌開門,向異端落閘」的功課。開門很寶貴,開對了門就生命豐盛;落閘同樣重要,小心防備破壞我們的人、事、物,「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太六13)開門與落閘之間的掌握,正是成熟信徒的標記;成熟信徒怎樣來的呢?必須從人神關係開始! 繼續閱讀

洗刷庭園一新後

dandelion-445228_1920

文/劉文亮

主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

我們每次來到主耶穌那裡,謙卑承認我們的罪,憑著信接受主耶穌的十架寶血潔淨我們的罪,罪就得赦了!洗刷庭園一新後,我們的生命都有著全新的希望,可以學像基督的樣式。

改變不易
王姊妹連續去了十晚培靈會,講員是一位很有份量的著名神學教授,題目是她最喜愛的,所以每晚王姊妹也認真聆聽,抄足筆記,且隨眾人站到臺前同心禱告,認罪悔改,立志遵守主道!第十晚,滿滿足足聽完道了,回到家中;怎知打開大門,看到丈夫和兩個年幼兒子在玩「牛仔大戰豬仔」,全屋凌亂一片,餐桌上杯盤狼藉,廚房更是亂七八糟;王姊妹看到後忍無可忍,指著三人大叫大嚷,發火大罵,嚇得父子三人瑟縮一旁,不敢作聲!

以上故事叫人有點摸不著頭腦,王姊妹不是又認罪又悔改了嗎?她的家只不過是有點亂……用不著大發脾氣吧?她究竟聽甚麼道,這培靈會是不是「很不培靈」?

朋友,別「想多了」,這故事只是想說:「生命要改,沒那麼簡單!」

我心裡柔和謙卑……主耶穌是如斯生命,我們遇上主,住在主裡面,主也住在我們裡面,於是真正的「洗刷」生命,可以發生!

然而,只是「可以」,卻不一定!我們想過這「柔和謙卑」是形容自己的嗎?阿雄心裡柔和謙卑……阿Ann心裡柔和謙卑……阿虎……當別人用這話形容你時,你喜歡嗎?還是:「我才不要成為這樣子……豈不是變得很軟弱嗎?」

潔淨為何
讓我們分開兩類人來看怎樣向主禱告,第一類是「求乾淨而洗刷」的人。這一種祈求,只想「倖免於罪與罰」,洗乾淨就夠了。在他們眼中,主耶穌是至高「洗潔」大能力的聖者,有主就不怕被定罪。然而,這類人是為了「免罪」而尋求主,至於有否變成主的樣式,就沒興趣了!

第二類是「主啊,我尋求祢」,他們是為了親近神而求主潔淨,所以主耶穌是他們所愛的對象,得潔淨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潔淨之後,更要進入生命最精采的世界,就是「與主相聯」。

朋友,讓我們想想,我們信了耶穌,是否渴望那份「根本的變」,變到「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像聖詩的歌詞所言「前我要得福祉,今要主自己」?

我愛主,很想像主一樣,甘心情願得著主的心;因為愛,甚至渴望到靈魂深處,祈求能夠分享主耶穌的性情!

洗刷庭園一新後,樹更茁壯果更盈。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等候神

文/劉文亮

等候神,直到經歷核心價值的重整與安放,就是「要命」的功課。

聖經撒母耳記上十三章記載,掃羅王在吉甲等候撒母耳來,那時正要面臨一場大戰,但要先在百姓面前獻祭。這是一次誓師大會,奉神之名出師,舉行這事的正是神所揀選的士師兼先知撒母耳。他來,就是神的「臨在」;神是主角,由祂肯定掃羅帶領大家一同作戰。掃羅作為以色列第一個王,奉主之名統領百姓,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戰事,讓他踏實地成為神所選召的王!

核心價值
若掃羅還是以前的小子,一無所有,他只好等;但今天,他已被膏立,大家早「宣誓」認定其王權,如今的他,已進入人生高峰。但是,撒母耳遲到了!算吧!遲就遲,就等著你來!

然而,有百姓不耐煩走了。因著他們代表擁有的支持,於是,人的數目俘虜了掃羅的心。當人間的肯定減少,敵人的大軍卻在集結,神的使者仍不出現……人的挫敗感和疑惑就出來了。人生明明在高峰,如今要承受下滑……每一個人離去,代表掃羅的力量、權柄、身分,甚至人生意義都一點一滴流逝!

朋友,等候神時,你想要甚麼?你的核心價值是甚麼?你手中的一切重要呢,還是神比一切重要?

這時的掃羅只看到,剛到手的王位尊榮,若不立即獻祭,這班人就走光了,到時撒母耳來到也失去意義。想到失去意義,就想到人生灰暗、不受歡迎、無能的王、孤單、失敗、一無所有、一無所是!若這些人全都走了,還有甚麼?只有神的肯定足夠統領全以色列嗎?於是,掃羅決定了留下賓客的最後絕招:「各位,我來!」他代替撒母耳進行獻祭。

其實,若百姓走光了,他還肯等候,心靈就經歷清洗,一心以我主我神為首了!

心靈調校
心來到神面前等候,就要面迎剝奪:剝去一切使生命自我感覺良好的東西。這個旅程中,心靈會不斷掙扎,世界與神之間互相砥礪,天秤會漸漸傾側,倒向人呢還是倒向神,存乎一心!掃羅的第一個屬靈考驗,全然「考」出了他有多真心以神為首,他失敗了!他的王位,只好留給大衛那小子,因他認定了神:「願人永遠尊祢的名為大,說:『萬軍之耶和華是治理以色列的神。』這樣,祢僕人大衛的家必在祢面前堅立。」(撒下七26)

朋友,等候神是心靈調校:這空白的孤寂,這一無所是的我,隨時間流逝,「不是」又「不是」,直到我甚麼都不是……放下人間一切榮耀與擁有,直等到甘心情願,「神啊!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參詩十六2)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我的心靈臭不臭

我的心靈臭不臭3

文/劉文亮

一位社工到屋邨家訪,那家庭熱情招待她。然而,當她坐下不到兩分鐘,就嗅到中人欲嘔的垃圾味!戶主見狀,無奈地解釋:這樓宇住了三位垃圾戶,其中一戶更在隔鄰。若我們住在那裡,想必很受罪!然而,會否我們也是一名垃圾戶呢?

當我們的心毫不處理每天收到的東西,全藏起來,便漸漸堆成心靈垃圾戶!且某些進入內心的東西是會腐壞發臭,不經不覺,我們滋養了很多藏於黑暗的蛇蟲鼠蟻,那惡臭氣息就更不得了!

其實,若不親近神,人的生命真的相當臭!

處理心靈垃圾
心靈世界有些東西是「一級臭」的,如:不潔、淫亂、行惡、邪情私慾、沉溺罪癮、貪婪、苦毒、恨怨、驕傲、妒忌……因這些東西很臭,我們許多時都會先靠主處理;然而,那些「二級臭」的東西呢?

朋友,看看自己可有這些東西「屈」在心裡:因某事帶來的受傷感受、時不時不開心、喜歡捉人錯處然後數他一頓、經常對某人不滿、在生活小事中久不久會「我介意」、一直很討厭某一類人、很易感到別人對你不友善、容易憤怒、常覺這世界不公平、常落入負面情緒中……

朋友,你的受傷、介意與厭惡可能事出有因,且「大條道理」!然而,可以為這事與主耶穌一談嗎?我想說的是去談一下「我的心靈臭不臭」!我們若願意,在「講道理」之餘,以心靈的嗅覺聞一聞基督的馨香,再分辨自己是否有這種「二級臭」的味道。「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和美善的果子,沒有偏私,沒有虛偽。正義的果實是為促進和平的人用和平栽種出來的。」(雅三17-18,《和合本修訂版》)

當我們習慣了自己某種氣味,會失去其嗅覺,最少不會排斥;直到一天驀然醒覺,才知自己沒想像中馨香。另一方面,當我們嗅過芬芳親善的天國香氣,就開始有新的人生態度。所以,立志實踐基督徒生活的人, 就「在基督裡」領受到分辨能力,觸覺便敏銳起來。

求賜清潔的心
今天的社會, 喜歡「二級臭」,我們亦很易惹上。試找一段時間,安靜禱告,默想生活片段;當我們數算某人的「衰、蠢、錯、劣」時,在安靜中,以靈裡面「屬基督的心」索味一下,有否察覺自己有一陣臭味傳出?「這句話很臭」、「我這態度很臭」、「這做事方式很臭」……

分辨,是聖靈賜給我們過聖潔生活的屬天禮物,當我們分出甚麼是惡臭的心靈垃圾時,就會開始學懂怎去選擇合乎神心意的事物了。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主耶穌今天仍親臨

MINOLTA DIGITAL CAMERA

文/劉文亮

遇上幾個活在困擾中的人,不約而同問我:「主耶穌在哪兒?」只見那幾處人間,又是一番風雨……

人生路上失迷了!不期然想起秦少游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詩人遭貶摘,是人生最失意之時,旅於郴山驛館,斜陽孤寂已是難堪,春天的寒意令旅館更是孤清;黃昏落寞,偏還傳來杜鵑啼叫,倍感淒涼!樓台、月色、津渡、桃源都被濃霧迷沒,只有孤單的自己,伴著遠方寄來的書信,砌成此際淒美的人生;問君可載幾多愁,不禁問遠方的郴江,它本是繞著郴山流的,為何又離別了我往瀟湘去呢?

還是這句,人生路上失迷了!

主耶穌仍在
話說回來,望著「困苦者」,我只能謙柔地,輕聲說:「其實,主耶穌在啊,只是……此刻的你看不到吧!」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詩六十二5)

朋友,心還可以靜嗎?苦水傾倒後又裝得滿滿;要到何時,主耶穌才可說話,才可親臨,才可施恩,才可憐憫?

默默無聲(wait thou in silence)和專等候神(for God only)都是屬靈操練,若甘心承受這不太容易的操練,就看到神,然後找到出路!

怎可默默無聲?先在禱告中學習作聆聽者,別讓喋喋不休的話充斥心頭,在困擾中靜下來極難;但為要尋找主耶穌,惟有甘心放輕自己。「默默無聲」就是不再訴說,直到心柔軟了,在主耶穌裡放手、輸得起了、不計較了、不發脾氣了、不問了、不追究了、不狂暴了、不再由我話事了……直到那一刻,你靜下來,才懂得禱告:「主耶穌……你可以說了!」

專心等候神
然後,下一個操練——專等候神,才正式開始!

朋友,安息是甚麼?等候神本身就是安息,然而,必須過了上一關——默默無聲,才可靜享等候神的深度寧靜;等候本身就是醫治,這事使我「累」了,先要恢復身心,才有心力承受神的引導;等候神的靜,也是漸放重愛主的心,學習「惟獨神」的心靈向度;全心歸向神,就明白原來神喜愛與你深深連繫。所以放心,主耶穌今天仍親臨。等候神代表獨有神是我心最想望的,我心在等候中攀爬一層又一層的階梯,專注、愛慕、單單只要神,沿步踏上,只想與主耶穌一同藏在神裡面!

在愛中全心以神為父為首為寶為尊,這份親密的連繫就洗去迷霧裡的無助與孤單。朋友,生命剛強壯膽,世間風雨就不算甚麼了!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