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雖然乖謬,我們還是……勇敢去愛

文/廖玫瑰

活在社會失序、疫病處處、飯碗不保、人際疏離、前景堪憂的環境,仍不致一蹶不振,不正正因為我們仍然相信、盼望上帝嗎?在這樣的處境中,愛又是怎樣一回事?

這時候讀到聖經中特別關於愛仇敵的教導,如「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4),心裡格外疑惑,禁不住問:這是否只屬遠大的理想,我們真能踐行嗎?

曾聽說一名車臣寡婦亞妮娜,她是穆斯林歸主者,這樣為威脅和侮辱她的人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生命不容易,我們絕對需要神!神是愛、是我們的拯救、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榮耀。主是滿有恩慈憐憫的神,祂從不放棄醫治那些身心疲憊、傷痕纍纍、失去盼望的人。祂願意保守他們純淨的心靈不被仇恨吞噬,祂願意醫治他們的靈魂,不會因受傷反成為傷害他人的人,而墜落痛苦的深淵。因為仇恨對懷怨者的傷害,遠超我們能夠理解的。

饒恕的原文可以翻譯作開恩(參路七21;林前二12)或蒙恩(參腓一29),意思除了有豁免、赦免、原諒之外,亦可解作賞給、樂意施予、向某人施恩。饒恕並非為對方所犯的罪行尋找開脱的藉口,對方仍必須負起當負的罪責。但當我們在愛與恨的生命博弈中選擇饒恕,我們便蒙主的憐憫和醫治,脫離苦罪的纏繞和枷鎖;當基督愛的力量得勝,生命才有曙光。

愛裡沒有懼怕,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我們都能得勝有餘,因為在祂裡面有不止息的愛。或許,你可以從一杯涼水、一句問安、一個笑臉、一聲鼓勵、一點關懷……開始。主從不輕忽這些小小的行動,它們就像冬日太陽下綻放的小花。

讓我們憑著信,立於主的恩約中,勇敢去愛!

(作者是浸信宣道會明頌堂傳道)

 

哀哭的人在哪裡?

CP1600011

文/林仲明

冷漠的村民
《淹水了》註雖以「山谷中央有個小村莊」作序幕,然而讀者卻在那跨頁圖畫中,明顯見到一間房屋孤零零地建在山頂上(圖一),為故事結局埋下線索伏筆。

CP1600011_02

當作者開始講述這山谷村莊的故事時,細緻描述了村民的自私冷漠。跟著下雨了,起初雨勢並不算大,村民以為這場雨很快便會停下,於是「大家都努力去適應這樣的天氣」;然而隨著時間過去,雨不僅沒停下,還愈下愈大,整個村莊都淹滿了水

第一次團結
當小野兔嚐了點雨水後,覺得奇怪:怎麽雨水像淚水般鹹鹹的?於是決定召開村民大會,決議一起尋找雨水的源頭。他們一起穿越荊棘森林、爬上懸崖、穿越瀑布、還喚醒了山的守護神——冰巨人。終於,他們找到雨水的源頭,原來是山頂上的屋主,他就是麻煩製造者!這發現徹底改變了村民日後的生活。

當村民找到屋主時,本可義正詞嚴地教訓他,叫他不要再哭,但當聆聽過其傷痛後,對他的孤單身同感受,眾人竟決意留在山上陪伴屋主,作他的鄰舍。當屋主有了愛的關顧後,轉悲為喜,停止號淘大哭,災禍就此化解。而村民們搬到山上與屋主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在現實世界,到處滿是需要幫助的人,就看我們有沒有「看見」而已!筆者認為上帝早已把「哀哭的人」安放在我們四周,並吩咐我們踐行祂的道。

擔代別人的軟弱
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5節鼓勵我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願主賜我們智慧,當與正面對不同生活處境的人相處時,盡可能分享分擔他們的喜與憂。

當我們遇到哀傷的人,最佳的相處之道或就是用心聆聽,不用在他面前不停規勸。深願我們都能學習彼此同心,體恤肢體的軟弱:「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羅十二16)。

(作者是資深繪本導賞員)

 

註:安娜.阿芭莉絲歐.卡達菈著。安娜.阿芭莉絲歐.卡達菈圖。鐘莉方譯。《淹水了》。台北:東方出版社,2018。
本文之繪本插圖取自《淹水了》,蒙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允許使用。

佇立.十架

CP158000572dpi

文/蔡貴恆

 

十架佇立著,我立十架前。倏忽四十載,但十架恩情寬宏深厚,我豈能忘!

 

今天我仍認信這不僅是我自己的十字架,也不止是我親身經歷的十字架,我更是被十字架形塑我的生命,並活出十字架。而這活出,正如主耶穌基督在福音書的說話:「背起你的十架來跟從我」,意味著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為了信仰而甘心效法和認同基督的犧牲和憐憫。

 

所以,十架若只是一己的憂愁與苦惱,便是不明白背十架的真義。

 

年輕時讀宋尚節的傳記,他回國前看到海上有一個大的十字架,還有無數待救的人;我覺得他看到的是使命。

 

那年頭,唐崇榮帶領的聚會時常和會眾唱一首詩歌:〈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他看到的是十架的赦免。

 

對馬丁路德金來說,十字架是救贖的意義在於其表達了十架神聖的愛和公義的彰顯。

 

然而,對初期教會的信徒來說,十字架就是殉道。

 

十架是踐行的愛

釘身十字架的耶穌進入不公義與受苦的世界,藉道成肉身,親身經歷人生的破碎。耶穌說祂來是要召罪人,但祂也擁抱對立的仇敵。祂與世人完全的認同,在十架上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並表明了神的愛。祂所應許新創造不僅是永生的救贖,更是永恆的,公義和自由的。祂不僅要求道德的生活,更是愛的具體彰顯,使那些在不公義的權勢下的人得著赦免、醫治、釋放和平安。

十字架若只是個人的重擔,又或重點只在於傳揚救贖的福音,那就要好好的改正自己的行為與思想,這正正是我初信主時的想法。在此之外,我必須在人生所有的範疇中都以主耶穌為首,完全被祂引導。

 

我要完全的委身與降服於生命的更新、獨立、自主及愛人。但在程度上而言:我必須願意付代價和受苦。對我來說,犧牲的愛所實踐的是甚麼?是在患難困苦中仍憑著信和愛去行憐憫。而那種困苦,就像是背負著自己的刑具,在威嚇下的行進,面對羞辱、逼迫與凌辱,以致死亡,也毅然前往。

 

華人教會較小從十架的角度談「靈性」,既缺乏原則教導和踐行的具體方向;實戰經驗也很小。當教會只有不斷的活動而沒有行動,「靈性」就成為了在書房中的靈修活動!當下教會這樣徹底的分割信仰與生活,只會使我們的信仰變得抽離和缺乏血肉,更遑論與鄰舍感同身受。

 

不能忽略愛和公義

釘身十架的主沒使羅馬帝國立刻滅亡,只是叫那像是「不滅的國」看到無數的人步向基督,迎向光明。那是壯觀的!這份觸動,由百夫長、使徒約翰、婦女們,到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後者的姿態好像是仰望的,又好像是俯伏的,但令我最有共鳴的是她佇立的身影。

 

十架發光,有些人看見,有些人看不見,也有人假裝沒有看見。香港的教會是否也看不見,十架是愛的象徵?

 

有些人接受這愛,有些人不接受,香港教會的十字架是否有神的愛,有神的公義?神的國又是否在其中呢?當教會擁有金錢和權力並成為建制,卻忽略了愛和公義,這是徹底的不認識十字架的真理。

十架真理的公共性(public)是至為明顯的。作為公共或社會事件,耶穌處身被羅馬人殖民的處境、面對不公義的審判,過程更牽涉不同社群,而吊詭的是耶穌的宣稱正是回應當時社會面對的苦難和逼迫。因此,效法基督的教會應與受苦的群體同行,和他們一起面對不公義。

 

藉閱讀自我裝備

面對信徒備受逼迫的現實,我覺得閱讀和討論是香港信徒在靈性上最起碼的裝備。我最近留意到劉進圖著力推動公民門徒讀書會;不知他是否有興趣與我們一起讀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的作品。薇依是法國社會行動家,她對政治及社會哲學並非憑空揣想,而是深入社會生活底層,經常與勞動階層接觸並廣泛參與政治活動,堅持反抗社會的不義。

我亦非常欣賞約翰衛斯理的整全關懷。其名言「在社會成聖外,別無其他成聖」是因他深信我們看見弟兄姊妹衣不蔽體,或缺少日用飲食,絕不能告訴他們「平平安安地去吧!」而是實質的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至於社會層面的公義,他提倡改革監獄,關懷病患和窮人;又主張解放黑奴及社會公義,這才是對神和對人完全的愛。

 

深耕細作從己做起

抗議、示威、請願信,這些在民主社會的多元表達反映了說真話的勇氣,我們是否可操練在教會說真話?怎樣進行呢?深耕細作的在鄰舍中作好撒馬利亞人也有一定的意義,從自己做起還是重要的;除了個人的屬靈操練,好好照顧自己、家庭,在小團體中的閱讀及信任分享、關懷、代禱都是重要的。

 

十字架並非抽象而是具體的敘事及事件!十字架召喚我們去背負,那是一種落實的生活態度;十字架也是踐行,是每一天的生活,是共融的團契,更是在洪流中選擇去佇立。

 

這樣站著,站出了一份寧靜,一種謙和但誇勝的態度!

ccmFB_CP158_20190412

(作者是靈根自植國際網絡創辦人)

(本文原文載於《時代論壇》第 1636 期,蒙允轉載;並經作者為本刊是次主題增補修訂,深表謝意。文內段落標題為編輯所加。)

 

 

禮物

WP_CP155_20181105

文/林顏寶珠

 

沒有禮物的小孩

從前,一個村子裡住了五個孤兒,國王知道後要收養他們。他們當然十分高興。村民沒有見過國王,卻認為國王一定喜歡能給他好印象的人,所以建議這些孩子準備禮物給國王,以得到他的讚賞。年長的四個孩子各有所長:雕刻、畫畫、唱歌、好學,各人忙著準備,

 

只有最小的妹妹輕托腮子,她知道自己甚麼都不懂,只是一個小馬

 

小妹妹也想送禮物給國王,於是向四個兄求助,最終卻被他們一一拒絕,只見她懷著失望的心情步出家門。她只好回去城門邊繼續照顧牲畜,這時來了一個從外地來的商人,小妹妹見他有點累,便請他坐在牆邊的長椅上休息。商人醒過來時,只見她靜靜地坐在旁邊注視自己。

 

原來商人來到村子是要找人,可是這些人都十分忙碌,無暇照應他

 

於是他再回到小妹妹身旁,這時她才恍然大悟:他就是國王啊!國王並沒有因她沒送禮物而不高興,反而對她說:

 

「你已把最好的禮物給我了——你的心、你的善良、你的時間,還有你的愛。你當然可以作我的孩子。我就是愛你本來的樣子。」

 

神要的是…

 

送禮物是費心思的事情,你一定要了解對方喜歡甚麼。

 

神究竟喜歡甚麼呢?

 

我們總想把自己的才能獻給,於是花很多力氣作工,就像那四兄一樣,可是當國王找他們的時候,他們卻不知道國王已來了!

沒有才能的小妹妹,卻在國王身旁陪伴,跟他聊天,聽他說話。國王收養孩子是因為他們不像大人般一心想討好他。

 

主耶穌曾說:「……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可十15

孩子單純的心,是神最喜悅的!

 

我們整日勞碌作工服侍神,但耶穌基督在馬大家作客時卻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十41-42坐在耶穌基督身旁的馬利亞就像坐在國王身旁的小妹妹,只想聽耶穌說話,而耶穌也希望大家聽說話。

 

耶穌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我們聽到嗎?

 

如果我們立定心志,養成每天與見面聊天的習慣,恐怕這個福分會被奪去!

(作者是資深繪本導賞員)

 

釋:陸可鐸著。馬第尼斯圖。郭恩惠譯。《愛你本來的樣子》。台北:道聲出版社,2001

 

 

愛神的人做得到

ccmhkFB20180124

文/劉文亮

神和人之間可以有一個很實在的關係,例如天父與兒女,這「實在」必須用諸珍惜這關係的那些人而說,若有了「天父的兒女」身分,卻一直輕忽懶理,這關係就只會是形同虛設了。

關係裡就有愛。我經常與人分享禱告生活中的難題,其中一個問題最常遇上,就是:「對著他,我怎能夠去愛!」然而,許多時,無論是那人後來明白到的,還是別人告訴他的,答案就是:「愛神的人做得到。」

 

實在的境界

 

我們並未成長到那個境界,

也就無法明白那境界的事。

 

就像小學生無法明白甚麼叫微積分;少年人無法明白失業有甚麼苦;年青畢業生無法明白中年危機;幼稚園的小女孩無法明白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一個職業拳手打出一拳遠遠超越普通人出拳一樣,未到那個階段的人就無法掌握那階段的心性與能力。

靈修的人也是如此,若達不到某種生命程度,也就做不了那生命事工。我認識一位從外國回家的女傳道,她是一位很愛主很成熟的靈修導師。當她回到香港家中,第一個禱告領受就是「像一位母親那樣去愛你母親!」

 

這經歷對她來說很寶貴,原來闊別十多年後,她長大成熟到一個地步,可以反哺關心年邁的母親了。

 

生命真的可以長大,尤其在「愛主更深」這條路上。

 

人和神之間的關係,只要是「實在」而珍惜的,我們會發現生命堅實地「擁有」某種「愛主的靈性生活」,那人才達到某個階段,成為神使用的生命。

 

堅實的關係

說到堅實地培育出一份人神關係,我想借用最近在所屬的一個群體中說過的小故事:我有一次在街巿側門經過,那處又濕又多人,無意中看到一個小孩子蹲在路旁綁鞋帶,而他的父親就站在不遠處守護著他,一句一關心,教他怎樣綁鞋帶。

整個過程只是短短幾分鐘,父親沒有上前代他綁鞋帶,只是循循善誘,一步一步慢慢教他:「就是這樣……好了,用力一拉……拉錯了,再來,拉穩它,是了,鞋帶就不會鬆了。」

我看著這個父親,面上沒有甚麼表情,但他站在街巿的車道口守護兒子,而且很有耐性,從沒一句嫌兒子學得不好,反而在言語間處處表達出鼓勵:「我不會代你綁鞋帶,但我會一直教你,直到你學懂!」小孩子出奇地聽話,蹲在那濕漉漉的路口,用心去學,時不時望向父親,眼神像在說:「我做得對嗎?」

 

背後是愛

  • 我閱讀到他們隱藏背後的愛意,那是父與子之間很難說得盡的愛意。

天父跟我們之間的愛就像這對父子,天父要我們得著那由心活出來的生命之道,循循善誘,以恩典能力在聖靈裡引導我們進入基督耶穌那長闊高深的大愛中,學習去愛、好好成長和面迎人生。

 

能夠如此,就是因為這份很實在的關係。

 

朋友,願我們一起努力,學習愛那些難以接受的人,因為愛神的人做得到。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為何最愛變成最害

11188223_700233816753738_6188062324950677987_n

文/方順和

基督徒的婚姻必定好?

不要以為基督徒的婚姻必定比非基督徒好。聖經中,合神心意的大衛,也曾與妻子出現唇槍舌劍的時候。大衛與米甲原是英雄配美人,彼此愛慕對方。大衛為娶米甲,不惜冒生命危險殺了二百個非利士人。他們新婚不久,掃羅王卻要追殺大衛,米甲救夫心切,也不惜違背父命,放走大衛,從此天各一方。沒想到父王一怒之下竟把她另許別人為妻。掃羅死後,大衛在猶大作王,就討回米甲,重拾失去的愛情。可是,重回大衛懷抱的米甲,看到丈夫迎接約櫃入宮時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更在眾人面前奚落丈夫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大衛自是十分光火,他也反擊米甲說:「這是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已揀選我,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華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你所說的那些婢女,她們倒要尊敬我。」(參撒下六12-23)從此,大衛再沒有親近米甲;好一個江山美人的愛情故事,卻從此劃上句號。

最愛變最害

明明是最愛的人,為何會變成最大的傷害?平常不會說的刺人話,為何偏偏拿來對自己的配偶說?婚姻關係是最親密的,夫妻多年朝夕相對,對方有甚麼缺點和瘡疤,自是瞭如指掌。當衝突出現時,最容易忘記尊重對方,體恤對方,衝口就是毫無修飾、一箭中靶的批評話,那刺痛真是痛入心脾。婚姻中的言語暴力,由此而起。夫妻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把最惡毒、最凌厲、最刻薄的說話,像機關槍一樣掃向身邊最親最愛的人;卻把和善、笑容和尊重,留給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夫妻二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習慣,不可能完全沒有分歧,問題是怎樣處理這些矛盾?爭吵若處理不善,變成惡性爭執,只會加深雙方的不滿和怨恨,彼此愈走愈遠,猶如埋下計時炸彈,導致日後更大的破裂。處理紛爭,雅各勸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一19)。不要急於反駁,要細聽對方的感受;改變能改的,接納不能改的;尊重彼此的差異,求同存異;避免在彼此身體疲倦、情緒不穩時爭論;要以事論事,不揭對方瘡疤,不攻擊對方人格、外表或能力。這些都是夫妻良性溝通的基礎。配偶是神給人一生並肩作戰的親密拍擋,若用唇槍舌劍把對方幹掉,於己毫無益處;傷害了配偶,其實是傷害了自己。

愛、害話語間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箴十八21),說話能叫人生,也能叫人死。一味責駡、不斷要求的溝通方式,會帶給配偶極大的壓力和傷害。惟有至誠的關愛和鼓勵才能打動人心。美滿婚姻需要悉心栽培,何不多留意配偶的長處,多加讚賞鼓勵。你會發現,對方因為被愛,才有力改進,並以加倍的愛去回報你呢。

(此欄歡迎讀者投稿,稿例請按此

愛的啟動

11430122_716349118475541_4603057816853497288_n

文/劉文亮

在我心最低沉時,我最需要的,就是從主而來愛的啟動!

「主啊,祢還愛我嗎?」

人生的旅程中,能保持己心在水平線之上絕非等閒,我說的水平線之上是指心境保持平靜安穩的那條線。活在世上,常要面迎各種衝擊;那惡者總不斷對我們潑冷水,直到我們對神、對人、對己漸失熱情;然後,把心靈踐踏至低谷。

是的,朋友,我的人生,經常面對「走過死蔭幽谷」的掙扎,不知多少遍,我經歷從心靈低谷,一步一步撐到主面前,重拾心靈在水平線之上!

「是的,孩子,我愛你,我一直都這麼愛你!」

主動作被動者
我在神學院上課時,教授靈修神學的老師博思漢博士指出,親近神的旅程有一祕訣, 就是「主動去做個被動者」;信得過主愛我們,祂且要顯明這份愛,叫我們想得明、看得通、感受到,像歷代聖徒一樣,進入耶穌基督那長闊高深的大愛裡!

我要主動,因我追求主,但我又要被動,因要放手讓神施恩曉喻祂愛我。聖經告訴我們,主耶穌在最後一夜,告訴門徒一個愛的祕密,就是天父愛我們,且愛到如同愛主一樣(參約十七23);多麼容易明白,卻多麼難以接受!我們明白在世界被造之先,耶穌已深深住在神的愛裡;但我們難以接受,人類這卑微的受造物,竟被天父所愛,愛到如愛耶穌基督一樣!

讓我回說神學院的靈修課。進入「被動」的時刻,不是甚麼也不用做,起碼,我擺上心,付上時間,全心進入愛的啟示。所以,我很主動地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動者。

當我心被世界的種種享樂吸引到愈來愈遠離主時,我不斷掙扎走向主的懷裡。「我主我神啊,我愛祢,我屬於祢,我要親近祢!」朋友,這簡單一句話,若說的人無心,只是一句白話;但若用心禱告,認真禱告,掙扎進入禱告,這禱文就漸發光芒,且要由心靈的隱密處發出,打開生命的最深處。愛,讓靈魂甦醒。

回到信仰起點
是我在努力?還是神以愛啟動我?再分析就無法愛了, 不如返回信仰起點──這就是「信心」!一遍又一遍,愛的禱告使我心連上天父,關係上看,起初或有點「硬」,惟愛的流水開始動了,就只需安靜仰望,因餘下就是施恩時刻,不需再做甚麼了。

我努力被動,與主之間就由陌生轉為親密相連,然後,由心發出進入愛的連接,愛中愈來愈貼近,這個水平線之下的我,經歷天父的杖、天父的竿安慰我,帶領我尋回心靈的正軌。

之後……返回水平線之上,再去熱愛這個世界!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雨雪從天而降

sunset-655625_1280

文/劉文亮

黃昏時,天漸雨,淅淅瀝瀝的很是好聽;微弱殘照裡,如霧如煙的細雨,在遠處山邊一幕一幕地爬行;此刻,整座大山像在大口地喝著雨水,滋潤久渴的大地。

雨水,不花錢就有,但同時,花了錢也不能讓它來,這些無法「操控」的上天禮物,實是無價寶!

每年十二月下旬初雪降臨時,不單美得叫人發呆,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覆滿大地恩情;雪裡更因含氮,下雪就如給大地施了一層氮肥,厚厚地滋潤地土,讓萬物生長;它還給田增加水分,凍死土壤表層的蟲卵,好迎接新生的幼苗出土。

白白得享
「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要滋潤土地,使地面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絕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的旨意,達成我差它的目的。」(賽 五十五10-11,《和合本修訂版》)

想想,那雨雪滋潤地土,猶如神的話語滋潤人心,既「不用」也「不能用」金錢催動,人的心靈只要願意求告祂,就白白得享心靈美食。

「白白得到」使我們考慮其價值,然而,白白的重點是在神傾出的心意,天父所想遠超我們所想,神所想的就是使我們生命得益的善意。活水可沿著地上的缺口流入,神的善良就是想在人心中種出美果。在信的人,歡歡喜喜來接受,然後平平安安進入成長更新的旅程當中。

神的善意如水流入人心,在一個全心愛主、順服主的人裡面,硬石就在愛中被挪走,荊棘在主的光照中萎縮,蒺藜在聖靈的工作裡除去,人心的土壤漸漸長出生命樹,結出果子!雨水帶著清純潔淨的力量,透入大地;神的心意呢?那透入心靈裡的大能更是叫人活出奇蹟!

心靈承受
認識在主愛中的生命活水,就看到生命大能的威力,但我們別以功利的角度看屬靈的能力,因愛的大能,是以活生生的心靈為核心;既是心靈,就必須以心靈之道待之。滋潤靈魂的力量,是人以心靈的信和愛,張開全人的生命去承受,才會入心入肺,使裡面的人,由軟弱變剛強。愛神的人,就不會封閉自己的心,不容雨水沛降;愛神的人,就不會懷疑天父心腸,刻意逃避踏上天路!

當承載充滿力量的活水,就願意真心真意,以大愛活出人生!

讓我們放膽親近神,信這位善意的神,放心迎接從天而降的雨雪;在愛中與天父相交的人,沒甚麼好怕,水來張口,雨來開心,整個心靈欣然活在主的愛裡!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不一樣的婚禮

piano-571968_1280

文/林素貞

戀愛到結婚
剛畢業時是我很多方面的起步:教會生活,工作甚至戀愛。

那時工作縱是忙碌,卻是快樂,一位與我幾乎日夕相對的同事主動追求我,結果大家很快就開始拍拖。忙碌的工作卻令我無法穩定地返教會,傳道人就關心我,知道我開始談戀愛,便與我分享聖經的戀愛觀,又鼓勵我多為對方祈禱,盼望他也願意信主。後來我對上帝的教導了解更多,就漸漸產生信仰上的掙扎,但男朋友並不明白,我內心亦時常感到很矛盾。此外,彼此性格上的衝突,弄致天天爭吵,才發現大家不太認識對方,甚至有好幾次想過要放棄。然而我們都愛對方,不捨得對方。這段關係磨合了四年多,最後我們決定一年後結婚,要把愛延續!雖然男朋友仍不願意認識上帝,但我期盼結婚後,他會慢慢改變過來。 繼續閱讀

愛的啟動

landscape-660277evised

文/劉文亮

在我心最低沉時,我最需要的,就是從主而來愛的啟動!

「主啊,祢還愛我嗎?」

人生的旅程中,能保持己心在水平線之上絕非等閒,我說的水平線之上是指心境保持平靜安穩的那條線。活在世上,常要面迎各種衝擊;那惡者總不斷對我們潑冷水,直到我們對神、對人、對己漸失熱情;然後,把心靈踐踏至低谷。

是的,朋友,我的人生,經常面對「走過死蔭幽谷」的掙扎,不知多少遍,我經歷從心靈低谷,一步一步撐到主面前,重拾心靈在水平線之上!

「是的,孩子,我愛你,我一直都這麼愛你!」

主動作被動者
我在神學院上課時,教授靈修神學的老師博思漢博士指出,親近神的旅程有一祕訣, 就是「主動去做個被動者」;信得過主愛我們,祂且要顯明這份愛,叫我們想得明、看得通、感受到,像歷代聖徒一樣,進入耶穌基督那長闊高深的大愛裡!

我要主動,因我追求主,但我又要被動,因要放手讓神施恩曉喻祂愛我。聖經告訴我們,主耶穌在最後一夜,告訴門徒一個愛的祕密,就是天父愛我們,且愛到如同愛主一樣(參約十七23);多麼容易明白,卻多麼難以接受!我們明白在世界被造之先,耶穌已深深住在神的愛裡;但我們難以接受,人類這卑微的受造物,竟被天父所愛,愛到如愛耶穌基督一樣!

讓我回說神學院的靈修課。進入「被動」的時刻,不是甚麼也不用做,起碼,我擺上心,付上時間,全心進入愛的啟示。所以,我很主動地讓自己成為一個被動者。

當我心被世界的種種享樂吸引到愈來愈遠離主時,我不斷掙扎走向主的懷裡。「我主我神啊,我愛祢,我屬於祢,我要親近祢!」朋友,這簡單一句話,若說的人無心,只是一句白話;但若用心禱告,認真禱告,掙扎進入禱告,這禱文就漸發光芒,且要由心靈的隱密處發出,打開生命的最深處。愛,讓靈魂甦醒。

回到信仰起點
是我在努力?還是神以愛啟動我?再分析就無法愛了, 不如返回信仰起點──這就是「信心」!一遍又一遍,愛的禱告使我心連上天父,關係上看,起初或有點「硬」,惟愛的流水開始動了,就只需安靜仰望,因餘下就是施恩時刻,不需再做甚麼了。

我努力被動,與主之間就由陌生轉為親密相連,然後,由心發出進入愛的連接,愛中愈來愈貼近,這個水平線之下的我,經歷天父的杖、天父的竿安慰我,帶領我尋回心靈的正軌。

之後……返回水平線之上,再去熱愛這個世界!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誠實的相愛

du5be7-e

文/卓爾君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

約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自以為有從神來的愛,明明承受上帝豐盛的恩典;但是卻連窮乏弟兄的需要都視而不見,那就是完全的「自欺」。

人都是把好東西留給自己,多的、剩下的才願意分給別人。但嚴格說起來,若在這世上有人願意將自己剩餘的東西、金錢分享給別人,已算不錯,因有更多人是,寧願把一輩子用不到的物資堆積在倉庫生銹、腐爛,也不願意與人分享。

然而,有話說:「當你物質的東西愈分愈少,快樂與溫情就會愈分愈多。」靜心思想,人生真如此!許多人緊抓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結果妻離子散,朋友、家人都不願與其往來,毫無快樂。但也有些人樂於分享、施捨,讓周遭的人得到滿足,而自己也得到許多快樂。這是因為無論施捨或被施捨的人,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甚至可以說,「愛」與「犧牲」是雙胞胎,愛有多少犧牲就有多少。

不愛人的結果,就使我們也不能愛神。約翰提醒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意思就是,基督徒的愛不可只在口頭上,因口頭的「愛心」毫無用處。既不肯為弟兄捨財物,又想利用言語上的同情來掩飾自己愛的缺少,這種「口頭相愛」的結果,不但不能互相激勵愛心,反會互相澆熄愛火,因那與屬世虛偽的愛無分別。

所以弟兄姊妹,不要常常只覺得自己有所缺乏,而未留心別人的需要。許多時候神把那些比我們更缺乏的人明擺在我們面前,給我們機會,教導我們如何流出愛心。要增加愛神之心的方法,就是愛弟兄,憐恤有需要的弟兄就能激發我們愛神的心。

圖片:http://bit.ly/1DvImq0

問世間情是何物

IMG_9167_2

文/劉文亮

「主耶穌,我如今雖看不見祢,但我心不知為何,就是信祢,信了快四十年了,我心充滿平安和喜樂。我即使未見過祢,每天親近祢時,心裡知道,我是愛祢的!」

這是最近五六年,我與神獨處時的感覺;這感覺是因我看了彼得書信,漸漸在心中油然而生的。

這麼說信主和愛主,很多人或有保留,正如西方哲學家的思考遊戲,較喜歡視感覺為負面!不過,信仰不是一堆思維的產品,人必須有情,並以情感盛載這份從神而來的心靈禮物。

藉愛擁有永恆
一顆流星在深藍的天空穿入大氣層,半空纖巧的雲霞被劃上一道金線,這一瞬雲端的偶遇,增添了夜幕孤單的清冷美感,閃起了那彷彿與生俱來的牽掛與渴望,柔情似水,看不到,也留不住;如夢在深夜飄出,知道深情須歸回天家才會滿足,此生,若不是有那永不止息的愛種在心頭,漫漫人生長夜怎可承受!

靈修,每天,能與神一起多麼舒服,心在聖靈所賜的希望裡,湧現著平安與喜樂,叫人活在世上,一再充滿希望和愛,既活在今天又望進永生。

我並非鼓勵人追求感覺,只是,我漸因信與愛定位在主耶穌裡面,就明白感情之深,是因源自一份愛的關係,關係衍生感覺,當我們的心得到了愛,就可甩掉感覺;情本身自然而然在某一時空又會出來,只要有愛,就擁有永恆!

永不止息的愛
在基督裡面漸漸進入生命的豐盛中,感覺會進階,例如說我們體會到喜樂,再不是因唱詩或甚麼行動而來的霎時衝動,而是生命成長了,我這人的「生命品質」就是平安喜樂。如此看來,情是有根源的。有時,人追求表面的情感反應,卻忽略了根源,只會是一場鬧劇。若沒有那一顆好樹,又怎可結出好果子,而一旦成了「好樹」,好果子也就不愁不出現的了!

反之,若追求的是源自情慾,且是又壞又邪的本源,就要小心,那些感覺正在指向罪的根,必須祈求修剪葡萄樹的天父把我們內裡的壞枝子剪去。

再說愛本身,我愛主耶穌,那是既因主先愛我,又因我正不斷學習去愛神以回應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30)我們有多認真進入這誡命中,就有多深進入屬靈塑造;有多認真清心愛主,也就有多盡心塑造愛的關係;於是用我這生命,用我全副心思,用我全人力量學習,加上愛人如己!每一下的付出,就是因我們以整個人去投進愛之中,人的生命就在內裡經歷永不止息的愛了。

這份愛,又豈在朝朝暮暮!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