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更新 百年崇謙堂

文/編輯室
攝影/Nic、@veryfirsttime

位於新界粉嶺、自1905年立堂,橫渡百年歷史波濤至今的崇謙堂,是饒富特色的鄉間教會:被「五圍六村」偶像崇拜熾熱氣氛包圍下,在客家圍村中罕見有教堂無祠堂,更是新界少數擁專用墳場的教會;既承載客家文化,又有基督信仰價值觀貫注。

聚徒成村,集志成堂:因一名退休牧者的忠心,開展百年堂會的序幕;因眾教牧信徒的熱心,成就建堂擴堂的里程。1903年,廣東省寶安縣布吉鄉巴色會(即現今崇真會)退休牧師凌啟蓮舉家到粉嶺購田務農。退下崗位沒讓他忘其身分志業,凌牧跟長子凌善元牧師向農民及附近客家人傳福音,至1905年有十多人決志歸主,遂請巴色總會差傳道人來開基立堂,彭樂三是第一任傳道人,並租下兩間村屋作佈道及住所,此為崇謙堂的第一間禮拜堂。教會為容納更多人聚會,於1926年購入土地,1927年完成建堂。繼後又將居民組織起來,修築自己的學校、小路和墳場,稱為「崇謙堂村」。後因信徒日益增多,分別於1951年擴建舊堂,及於1983年建成沿用至今的新堂,期間克服了鄰近村民的敵意和阻撓。

百年彈指流逝,崇謙堂承傳著的改變了的,或許點滴都在崇謙人心中:「崇謙堂有點像家庭式教會,凝聚了數個家族的後代,幹事有的亦是家族成員;有團契大部分成員都是親戚。有第三代信徒,即使已散居港九市區,也會回來參加主日崇拜,順道見見家人,彷彿他們的根就在這裡。若新朋友加入需適應這特色。」堂主任鄒潔梅牧師又指出,雖會友逾千,然而恆常參與聚會的約180人,六十歲或以上長者佔六成。現時,流失率最高的是年青一群。這些都是教會面對的挑戰。

人情味濃或是百年來眾多留下的傳統之一,惟哪些是為主承傳、哪些是人為包袱,誠如執事會主席陳梅清在堂慶感言中分享:「但願我們不會因循苟且,不但要知道傳統背後的意義,也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閱讀更多相關文章請按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