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裏沒有懼怕

文/廖玫瑰

火星飛騰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伯五7)

人世間的苦難,如同燒着的火星般,到處飄揚,存於各處。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如何能活得無憂無懼呢?我們會遇到經濟的難處、家庭的問題、婚姻的挑戰、工作的壓力、疾病的困擾、人際的艱難、事奉的失望、疫病的感染……惟主教導我們:在愛裏面、沒有懼怕!

「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這樣,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祂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着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壹四16-18)

短短三節經文,「愛」這個字(名詞)出現了七次。在約翰一書,「愛」(名詞)、「相愛」(動詞)總共出現了31 次。顯然,約翰一書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愛!

愛的力量有多大,相信不需多作解釋。筆者仍深深記得,多年前讀過一篇報導,有位弱質纖纖的母親,小兒子被夾在車底,母親在情急、沒細想下,將汽車抬起,救出兒子。事後回望現場,自己也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身邊認識的朋友,患有嚴重驚恐,不能外出,惟當女兒在學校運動受傷,友人立即換衣服出了門。小至因接送年邁父母而學車,大至超越自己限制,救護幫助深愛的人,全部皆因從愛而來的能力!

懼怕這種感覺,相信我們絕不陌生。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家曼塞爾博士表示,懼怕關乎人類的生存,是生存本能。當我們感到威脅,能迅速作出反應;遇到危險,我們或應戰、或逃跑。突然被嚇一跳的害怕,與那種揮之不去的恐懼,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始祖犯罪

當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後,「眼睛明亮」(參創三6-7),他們所看見的世界全是扭曲與謊言,從懷疑、到猜忌、到恐懼,原有的關係、所面對的世界都變了質。他倆從視對方為「骨中骨、肉中肉」,至「羞恥」得要用樹葉遮掩,彼此不能直視;及後更要在樹林裏躲避正在尋找他們、愛他們、造他們的神!人看自己、看關係、看神都扭曲了,身處的世界變得危機重重,自己彷彿只得赤手空拳,毫無保護。

面對威脅,我們只得用防衛、扭曲、偽裝保護自己。懼怕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害怕、感到匱乏、孤單、自卑、痛苦、焦慮、抑鬱、憤怒、忌恨、苦毒、結黨、紛爭、欺騙、隱瞞、控訴、冷漠……

愛與懼怕

愛與懼怕:同樣承載着非常濃烈的情感,同樣帶着極強大的力量!可有想過,「愛」與「懼怕」是不能並存的?

愛是建立包容,懼怕卻是破壞拆毀!也許你會說,為甚麼我有愛、我懂得愛別人,同時我又常常懼怕呢?那是因為我們的愛未得完全(參約壹四18)。

「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約壹四16)有了「知道」,還要加上「相信」。相信、信任、信靠,承載着極豐厚的感情和投入!當我相信一個人,與其交往,與我懷疑這個人的品性,在交往中情感及關係的建立,自然會有天壤之別!你能愛你不相信的神嗎?

知道加上信任,對於建立關係、進入愛內,是極為重要的基礎。

我們知道並且相信「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正如葡萄樹與枝子,彼此相連。耶穌挑戰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天父尚且養活不耕種、不紡線、不勞動的飛鳥與百合花(參太六26-30),我們活在世上真的毫無支援,孤軍作戰嗎?

天父看我們值得賜下自己的獨生子!這還算小事嗎?可以將我們的擔憂、懼怕交給神嗎?

把愛化為動詞

「愛」不單是一個名詞、一個形容詞、也是一個動詞!

神愛我們,差遣聖子來到世間,為我們的罪作挽回祭,使我們藉着衪得生,又差遣聖靈保惠師來,將神的愛澆灌我們,聖靈安慰、管教、吸引、加力,都出於神的愛,成就愛的使命。你知道嗎?「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壹四18)

「完全」這詞不但指長大、成熟、全備,其意思也包括:作成、完成、成就、達到目標。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完全)祂的工。」(約四34)

每個人都渴求愛,我們受造的重要召命,就是活出愛—回歸天父,住在祂的愛內,完成天父的心意。我們雖軟弱,天父仍一次又一次以基督的愛挽回我們,使我們重新住在祂的愛中,恩賜我們信心與勇氣,面對當前所遇的艱難,更恩賜我們憐憫的心,能以恩慈彼此相待。今天就讓我們全心相信,學習去愛,除去懼怕的綑綁。

(此欄歡迎讀者投稿,詳情請參稿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