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文亮
如果數算香港華人教會的集體回憶,《我是主的羊》就是我們那些年的首選名曲:「主領我到青草地,安歇在溪水旁;黃昏時主與我一路同行,牧場上主的羊都得飽足心快暢,我是主的羊。」這首詩歌描述的屬靈美境源自詩篇廿三篇,神親自牧養屬祂的羊,領我們一生一世與祂同行。
這美好回憶,正指出了人心裡渴望一份怎樣的「休息」、「安息」、「寧謐」。怎樣才能進到與主同行的靈修?如何活出我就是那活生生在主耶穌裡面的小羊生命?
安靜躺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廿三1)若我是詩人,在這句詩之後,我會說:「我晝夜來到施恩座前,求取每一項需要。」因既然神說會給我一生不缺乏,我當然盡力求那一切的好處。
然而,詩篇作者就是要打破人心的貪婪慣性!神當然樂意慷慨賜予給你和我,然而,若想得到,就在「青草地,溪水旁」靜臥吧!
說到這裡,我想起幾年前參加一個靈修課程,那位講師努力提醒我們甚麼叫:「尋求神!」他指出我們活在商業大都巿中,心靈習慣了要「取」我們「要」的。所以,到神面前的祈求,即使包裝成一片既真誠又謙卑的樣子,都巿人骨子裡仍是一種攫奪者的心態。然而,若求,不要那種消費式的求吧?若取,不用那種奪取式的態度吧?
因此,對「縱壞」了的人來說,當經歷到「主領我到青草地,安歇在溪水旁」,別要想得太美,分分鐘會焦急萬分!「噢,主耶穌,我安歇在水邊好幾個鐘了,還要在這草地躺臥多久呀?」那意思是「別浪費時間吧!」
心靈甦醒
然而,「青草地,溪水旁」就是心靈最重要的調校時刻,直到我們安歇夠了,夠到「靈魂甦醒」!
這時方始明白,先給生命一個安靜機會,再說其他。於是,我努力主動而又認真地留在「青草地,溪水旁」甚麼也不做,我心就由種種「為自己」的欲求,轉化到活在主耶穌裡,聆聽祂的心意。
這種生命的態度,就決定了我們整個人生的深度。因我安歇好了,就看到神的路,那是大牧者耶穌要為祂的名引導我所走的義路。「安靜」不是「空白」,因在神那裡的安靜,就是一種整個身心靈的調校。
調校到有了點點心靈空間後,才找到有深度的生命,親情才有溫暖,友誼才叫人窩心,工作才有心有火,人生的抉擇才有榮耀神的方向。
來吧,主動地成為一個被動者,等候主,直到心靈甦醒!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