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靜下來

CP1510572dpi

文/劉文亮

 

今天,我們要學習用力靜下來。

 

就如某些年輕人只顧打機無心向學一樣,在大人的世界,我們豈不同樣活在「不由自主」中?尤其有些傾向和習慣,好像順勢而流的水攔阻不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怎算好

 

靈修,就是與神親近的時間,是真的可改變生命,問題在我們是否肯用力去靈修。

 

全力去安息

靜,就是與心相遇的時刻,亦即尋回那顆有如小孩子的心;有了小孩子的心就有禱告,因那赤子之心能把心中的屬靈世界打開。所以主耶穌吩咐我們要回轉像小孩,天國裡的人就是這樣。

然而,這靜下來的生命操練,就像守「安息」的操練,要呆在家中任何工都不做,必須「出力」。出甚麼力?就是全力去安息!

讓我們先談一下何謂學習分辨聲音,一般是說分辨哪些是神、人或是撒但的聲音。然而,神的聲音我們聽不到,人的聲音眾說紛紜,撒但的聲音好像「不敢」現身,那還有甚麼?餘下來的,就是普通常識;

可是,最破壞生命的,就是未經聖經檢視就採用了普通常識,動不動訴諸法律、運用權威、商業考慮,於是信仰失去了影響力,因教會中人一旦按「普通常識」辦事,就是選擇了「為自己最好的益處著想」,後果自是「急功、趨利、自私、無情、現實、冷漠」!

悔不當初,大家實應同心合意禱告,直到主的心意在眾人當中出現。

  • 回來再說用力去安靜,是否有點難明——我既安靜就不須出力,我若用力何能靜?

然而就是那麼弔詭,正如寫毛筆字握筆的手指要堅實有力,但手腕卻必須放鬆靈活;靈修是生命藝術,我們努力進入安息,乃是要穿透那些「普通常識」的潮流,潛入更深處的屬靈空間。

 

安靜讓心靈蘇醒

而安靜之中的角力,正反映人性傾向本就不想靜;

我的心「用力」以主為目標,我就進入有焦點的寧靜中,這個「停留」於屬靈空間的努力,時間愈長,我們的心靈愈見蘇醒。

當然,靜靜躺在主面前,每一秒的「靜靜」都是那麼吃力,「抽刀斷水水更流」,人心藏有的意念,就是那些自私自利的「普通常識」正不斷阻擋我們來到主面前。

人意就是如此與神意相爭,只有謙卑下來,收起自己意願,迎接主耶穌的決定進入生命裡,才有改變的機會。

出力靜下來,

屬靈空間就出現,

禱告中與主相遇,

自然破除那隱藏在「普通常識」背後的撒但詭計

重新再聽到「聲音」。

就這樣,我心在出力中漸漸醒過來,看到神的國了,找到人生那些「不枉此生」的天國好東西了,踏進那正確的道路中了!

ccmFB_CP151_20180319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愛神的人做得到

ccmhkFB20180124

文/劉文亮

神和人之間可以有一個很實在的關係,例如天父與兒女,這「實在」必須用諸珍惜這關係的那些人而說,若有了「天父的兒女」身分,卻一直輕忽懶理,這關係就只會是形同虛設了。

關係裡就有愛。我經常與人分享禱告生活中的難題,其中一個問題最常遇上,就是:「對著他,我怎能夠去愛!」然而,許多時,無論是那人後來明白到的,還是別人告訴他的,答案就是:「愛神的人做得到。」

 

實在的境界

 

我們並未成長到那個境界,

也就無法明白那境界的事。

 

就像小學生無法明白甚麼叫微積分;少年人無法明白失業有甚麼苦;年青畢業生無法明白中年危機;幼稚園的小女孩無法明白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一個職業拳手打出一拳遠遠超越普通人出拳一樣,未到那個階段的人就無法掌握那階段的心性與能力。

靈修的人也是如此,若達不到某種生命程度,也就做不了那生命事工。我認識一位從外國回家的女傳道,她是一位很愛主很成熟的靈修導師。當她回到香港家中,第一個禱告領受就是「像一位母親那樣去愛你母親!」

 

這經歷對她來說很寶貴,原來闊別十多年後,她長大成熟到一個地步,可以反哺關心年邁的母親了。

 

生命真的可以長大,尤其在「愛主更深」這條路上。

 

人和神之間的關係,只要是「實在」而珍惜的,我們會發現生命堅實地「擁有」某種「愛主的靈性生活」,那人才達到某個階段,成為神使用的生命。

 

堅實的關係

說到堅實地培育出一份人神關係,我想借用最近在所屬的一個群體中說過的小故事:我有一次在街巿側門經過,那處又濕又多人,無意中看到一個小孩子蹲在路旁綁鞋帶,而他的父親就站在不遠處守護著他,一句一關心,教他怎樣綁鞋帶。

整個過程只是短短幾分鐘,父親沒有上前代他綁鞋帶,只是循循善誘,一步一步慢慢教他:「就是這樣……好了,用力一拉……拉錯了,再來,拉穩它,是了,鞋帶就不會鬆了。」

我看著這個父親,面上沒有甚麼表情,但他站在街巿的車道口守護兒子,而且很有耐性,從沒一句嫌兒子學得不好,反而在言語間處處表達出鼓勵:「我不會代你綁鞋帶,但我會一直教你,直到你學懂!」小孩子出奇地聽話,蹲在那濕漉漉的路口,用心去學,時不時望向父親,眼神像在說:「我做得對嗎?」

 

背後是愛

  • 我閱讀到他們隱藏背後的愛意,那是父與子之間很難說得盡的愛意。

天父跟我們之間的愛就像這對父子,天父要我們得著那由心活出來的生命之道,循循善誘,以恩典能力在聖靈裡引導我們進入基督耶穌那長闊高深的大愛中,學習去愛、好好成長和面迎人生。

 

能夠如此,就是因為這份很實在的關係。

 

朋友,願我們一起努力,學習愛那些難以接受的人,因為愛神的人做得到。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咖啡與默觀

coffee-1117933_1920

文/卡尼(Glandion Carney)
譯/陳忠

默觀的定義非常廣闊,簡單來說就是專注地等候神,期盼著完完全全地經歷與主同在,並視禱告為與主的心靈對話;而默觀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

當我們默觀宇宙的神,看見祂遠超我們的生命,我們被改變了──被神的恩典所觸動。但為何我們需要默觀神?因為我們需要從神的角度看世界,不然生活的煩擾、引誘和壓力將使我們遠離神,使我們自我中心,單顧自己。凝視神是一個選擇。當我們沒有作出恰當的選擇時,日子是最艱難的。有時候我選擇在早上、正午和晚上默觀神,在祂的神聖臨在中重整自己。

繼續閱讀

換個方式親近神

daisies-676368_1280

文/李文屏

尋求神是愛神之人的共同渴望,神也喜歡我們尋求祂,並應許,當我們盡心盡性尋求祂的時候,就必尋見。

許多人常通過靈修來尋求神;但不少人在靈修多年之後,發現靈修漸漸有點「機械化」,聖經上的話似乎也不那麼新鮮,不那麼直入我心。這情況告訴我們兩件事:首先,因我們的大腦較能注意新的東西,對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容易失去新鮮感和吸收力。其次,也許這正是盡心盡性尋求神的好時機,因為盡心盡性的表現之一就是想方設法。何不考慮在靈修中變換方式與神親近呢?

比如調整靈修時間,用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段來親近神,或換種方式來讀聖經。以前用眼睛讀,現在用耳朵讀;以前默讀,現在開聲讀;以前只是單向地閱讀,現在邊讀邊禱告,求神賜下亮光和啟示等。還可選用不同的聖經譯本,神的話語會通過不同的用詞進入我們的心。

我自己喜歡禱告式讀經,彷彿與神約會,有直接的互動。當我們盡心盡性尋求神,深信神必樂意繼續藉不同的方式與我們相遇。

書籍推介:《生命成長17課──學習聖靈果子和八福》

book2

文/爾悅

《生命成長17課—學習聖靈果子和八福》
作者:羅慶才
出版社:基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頁數:200

作者在序言中說,獨處與信徒品格、屬靈操練有密切關係;這不是道德的修為,而是救恩的彰顯。

聖靈果子的九個特質,是信徒應有的生命內涵,保羅將它擷取下來,讓我們看到,這是聖靈顯現出生命在基督裡的美好素質,是聖靈的作為,是聖靈充滿的表徵,也是屬靈操練的果子。至於八福,是天國生命的具體特質和內涵,指教我們如何面對現實社會中的不公、欺壓、剝削,並提出批判,都是信徒必經的屬靈操練。

作者曾勉勵信徒,多善用時間集中觀察、減少說話、定出時間作個人安靜,都能幫助我們學習獨處。這書的十七課內容,正好是操練專注思想信仰生命的特質;敏銳主耶穌的作為;珍惜與主單獨共處同一時空的操練。

作者雖是舊約學者,但講解新約不乏獨到之處,篇末的禱告和思考問題,更叫人感受到他從主的領受,幫助讀者細味主話語的甘甜。

做個有心人

IMG_0590

文/劉文亮

自信了耶穌,我心中就有一個信念,主想我活得積極,因為人生是一趟寶貴的旅程。靠著主,做個「有心人」,我能夠體驗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生。

小時候看過一齣「粵語長片」,叫做《無字天書》,內容說到一本頂級的武林秘笈,在普通人眼中它是無字的,直到主角因著種種機緣巧合,這書竟然顯露出一套武功秘訣來,如是者,那主角就成為一名行走江湖的大俠了。

心中的無字天書
我想,其實人人都有一本無字天書,那就叫內心。這書一開始都是一片空白,有字還是無字,就看我們有心還是無心。不過,有些人「有心裝載」,有些人卻「無心裝載」,久而久之,就成了有些人心中有字,有些人心中無字……

有心裝載,但也要看那人裝載了甚麼,因為人心在歲月中最易留痕,有些人把傷痕深深抹在心中,於是這書出現的字都帶上傷痕的色彩;同樣,一些人把偏見歧視放在心上,於是他的書就是一本滿載詆毀刻薄的語言,進入人間,盡出煩惱爭執。

然而,就算活在傷痕中也勝過無心裝載,「無心人」表面上活得瀟灑,實際上糟蹋生命,萬事不上心就會這樣:

未曾深愛已無情,

未悔過錯已無憾;

未經青春已老年,

未嘗愛主已升天!

主賜我積極人生,而我也以禱告的心,全力以赴植根在神所賜的人世間,做個「有心人」。我們種甚麼就收甚麼,主耶穌給了我們許多好機會,家人、學校、朋友、教會、工作、同事、日常生活,我若全情投入每個環境,珍惜每一份關係,自然吃得香,睡得甜,玩得開心,活得有趣。

用心裝載神話語
一生的果效,都是從心而發!由初生到青年,繼而求學成材,進入社會;其中要經歷一次又一次蛻變、長大、適應新環境。這旅程就好像一棵小樹苗,在小園圃中長大,然後不再局限在小花盆裡,而是放到大地上種植,讓樹苗的根深入新土壤中,然後往下不斷向大地伸展,往上讓樹幹向天空強壯地伸展,往外讓枝葉不斷為結果成蔭而伸展。

看看,認真靈修,用心裝載神的話在心上,就如同有字天書存心中,而且那是從神而來的聖言,聖言就帶著恩典能力!於是,心中有字,而且是頂級的生命秘笈;如是者,我心有力去與人生的傷痕對話,甚至以喜樂、平安和愛的大能,抹去悲傷的色彩,解開怨懟的恨意,植入親善的關係,活出基督的生命!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

圖片:http://bit.ly/1Ai1D0b

青草地.溪水旁

1555265668-e

文/劉文亮

如果數算香港華人教會的集體回憶,《我是主的羊》就是我們那些年的首選名曲:「主領我到青草地,安歇在溪水旁;黃昏時主與我一路同行,牧場上主的羊都得飽足心快暢,我是主的羊。」這首詩歌描述的屬靈美境源自詩篇廿三篇,神親自牧養屬祂的羊,領我們一生一世與祂同行。

這美好回憶,正指出了人心裡渴望一份怎樣的「休息」、「安息」、「寧謐」。怎樣才能進到與主同行的靈修?如何活出我就是那活生生在主耶穌裡面的小羊生命?

安靜躺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詩廿三1)若我是詩人,在這句詩之後,我會說:「我晝夜來到施恩座前,求取每一項需要。」因既然神說會給我一生不缺乏,我當然盡力求那一切的好處。

然而,詩篇作者就是要打破人心的貪婪慣性!神當然樂意慷慨賜予給你和我,然而,若想得到,就在「青草地,溪水旁」靜臥吧!

說到這裡,我想起幾年前參加一個靈修課程,那位講師努力提醒我們甚麼叫:「尋求神!」他指出我們活在商業大都巿中,心靈習慣了要「取」我們「要」的。所以,到神面前的祈求,即使包裝成一片既真誠又謙卑的樣子,都巿人骨子裡仍是一種攫奪者的心態。然而,若求,不要那種消費式的求吧?若取,不用那種奪取式的態度吧?

因此,對「縱壞」了的人來說,當經歷到「主領我到青草地,安歇在溪水旁」,別要想得太美,分分鐘會焦急萬分!「噢,主耶穌,我安歇在水邊好幾個鐘了,還要在這草地躺臥多久呀?」那意思是「別浪費時間吧!」

心靈甦醒
然而,「青草地,溪水旁」就是心靈最重要的調校時刻,直到我們安歇夠了,夠到「靈魂甦醒」!

這時方始明白,先給生命一個安靜機會,再說其他。於是,我努力主動而又認真地留在「青草地,溪水旁」甚麼也不做,我心就由種種「為自己」的欲求,轉化到活在主耶穌裡,聆聽祂的心意。

這種生命的態度,就決定了我們整個人生的深度。因我安歇好了,就看到神的路,那是大牧者耶穌要為祂的名引導我所走的義路。「安靜」不是「空白」,因在神那裡的安靜,就是一種整個身心靈的調校。

調校到有了點點心靈空間後,才找到有深度的生命,親情才有溫暖,友誼才叫人窩心,工作才有心有火,人生的抉擇才有榮耀神的方向。

來吧,主動地成為一個被動者,等候主,直到心靈甦醒!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