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朝
門徒的需要
復活的主,用許多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門徒講論神國的事(參一3)。這說明了以下狀況:
復活的基督與被復活的拉撒路,有何不同?主的復活形體是否與受害前不一樣?有些使徒因信心軟弱,以致眼睛昏花認不出主來?復活的主用許多憑據,將自己顯給使徒,說明了主耶穌體恤使徒在過渡期中,需要有辨認祂的能力。
主關心使徒是否真正明白神國的事,這從祂出來傳道直到如今皆是。使徒在聖餐桌上爭大等種種血氣表現,隱約顯露出他們並未明白或認同主一直宣揚的,關乎神國的事。因此,主在升天前的事工重點,是這個延續的密集門徒訓練。
不再一樣的跟從
主看出有些人心中籌算要離開耶路撒冷,或者想跟彼得回鄉重操故業算了,故囑咐他們要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洗(參一4-5)。從前跟從肉身的耶穌,可享受他人愛屋及烏的好處,衣食住行無缺。現在跟從復活的主,祂的顯現無可預測,也不如從前能常看見祂、聽祂講道,祂的行為形態改變得難以掌握。此外,支持的群眾可能因看不見從前那種事工果效,因而奉獻與熱情銳減,影響使徒的生活需用。然而,跟從主的人不是跟從主去吃飯。極多精采的事正等著他們去經歷!
使徒蒙主向他們顯現之時,有人趁機問了所有以色列人都關切的問題:「祢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參一6)使徒認為,無論環境、時機、人物、能力,看來萬事俱備,只要復活主一聲令下,恢復大衛正統國度怎不成功?可神國不僅僅在以色列,而是直到地極。使徒仍未明白這個重要的神國觀念。
跟從主的人,未必甚麼事都能知道,未必都能在期盼的時間內成就一己願望。縱早有先知預言以色列復興,也早有神的應許,但確實的時間卻不是我們能控制,也非環境時勢能成就(參一7)。哪一代沒有殘酷的政權?哪裡沒有暴君?人間何處有樂土?安居樂業從何得?於己、於人、於社稷家國,凡事之成就皆有定期,人不能勉強神辦事。
使徒須經聖靈的洗,才得著向普世作基督見證的能力(參一8)。這是見證神的通則:要先在主裡有所經歷、領受、體會,始能有效見證主。彼得、雅各、約翰、保羅的傳道與寫作,都是按這道路行進。現代跟從主作門徒,若要有效在普世宣道見證主,也必須按此路行進。
見證基督的進程
使徒從只關心吃飯飽肚、誰當領導,進而認識神國到臨,須透過他們被聖靈更新的生命來作見證,難嗎?使徒行傳就是記載這個進程的見證集。它將眾使徒、眾門徒在主裡面的經歷、學習、領會,無論是個人的、集體的;地表的、超然的;如何跟隨主、與主相遇、與人互動等種種喜怒哀樂愛惡恨,淋漓盡致的記錄了下來。
(作者是獻身泰國宣教歷數十寒暑的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