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主轉化生命——《沉默》觀後感

CP154001272dpi

文/曹玉儀

 

震撼心弦的復活節

今年復活節主日觀賞電影《沉默》,使我不斷反思:「我到底愛主有多深?」從沒想過此電影竟帶來如此震撼心弦的迴響,亦反問自己:若有一天真要面對信仰逼迫,會否如劇中人物般為主殉道,抑或為保存性命而否認主呢?此迴響強烈地攪動我心,逼我繼續思考主復活的意義!

 

重重挑戰在前

電影主角是年輕傳教士洛迪格斯神父,他目睹農民信徒遭殘酷對待時的痛苦和無言、在寂靜中與天父心靈對話,都與多次出現驚濤拍岸的鏡頭成對比。

 

任誰自稱是愛主的信徒,當面對信仰的極度挑戰時,其靈性光景真的沒有任何可誇耀的,甚至難以作出「合理」抉擇。

 

至死忠心不易

電影按真實故事改編,十六世紀葡萄牙耶穌會的費雷拉神父到日本宣教,目睹一班皈依天主教的日本信徒,受當權者的酷刑,他似乎無能為力。幾年後,意大利耶穌會范禮安神父得悉,在日本的費雷拉神父被折磨後放棄信仰(叛教),費的學生洛迪格斯神父和加路比神父自薦到日本求證,輾轉認識逃離日本自救的漁民吉次郎,引導他們到日本尋找真相。

 

這電影挑戰我如何對主忠誠,明白在安逸之時,必先打好信仰根基,面對危機時才能站穩。

 

劇中有些信徒因堅守信仰而面臨酷刑,寧死不屈,令我不禁流淚。我感到這班信徒對信仰認真,面對逼迫而流露的堅毅精神,自愧不如。

 

信仰根基非一朝一夕可成,要不斷在神話語裡研讀學習,學效主的榜樣,把握機會獨處親近神。學道之餘,最重要是行道;受風吹雨打沖擊時,信心才不致動搖及倒塌(參太七24-27)。

 

生命可有轉化?

 

我更體會生命不在乎能存活多久或多富足,乃在於是否找到神,並確信將來死後往哪裡去。平日自以為對主有信心,面對危機時也許會離棄或否認神。

 

劇中配角吉次郎與上述堅守信仰的信徒成強烈對比,正好反映人性軟弱。因著逃避死亡威脅,他多次棄絕神,雖內心不安、充滿自責及愧疚,可惜每次的赦罪恩典卻沒有帶來生命轉化及更新,最後竟為錢出賣洛迪格斯神父。

 

信徒若不認真面對神,遇上衝擊試煉時,便經不起考驗,重複棄絕神,使認罪悔改變成毫無意義。

 

主到底如何看待這種悔而不改的表現?當事人可否完全確知主的意思而認真改變呢?

 

神是憐憫的,隨時願意張開雙手來擁抱及接納真誠悔改歸向祂的人(參約壹一9)。惟有提醒自己不要濫用神的恩典,常省察過犯,讓神的話時刻煉淨裡面的心思意念(參詩一三九23-24)。

 

危難與犧牲

 

傳道人或宣教士如何活出為羊捨命的典範?主耶穌是最佳榜樣。

 

如洛迪格斯神父和加路比神父,為回應神對他們生命的呼召及使命,不顧安危,堅決往那極度危險的環境——極排斥天主教信仰的日本。他們幾經辛苦到達目的地,看見無牧人的羊,便晝夜不歇地牧養他們。加路比神父甚至被捕,寧死也不順從人去否認神。

 

但隨後洛迪格斯神父因顧全大局及保全當地信徒的性命而否認神,可見這是談何容易的決定!有時也難以單按外在表現來界定事奉人員是否棄絕神。

 

閉幕前,看到一個小型十字架放在即將蓋棺的洛迪格斯神父手中,讓我相信他仍堅信獨一主宰。

 

誠心禱告

感恩!藉此機會深化及反省內在的我,求主助我更深認識及愛慕祂,因著祂的愛轉化我生命,孵出一顆為主擺上的心及一份受苦心志,成為神所悅納、又忠心及委身的事奉者。祈盼當信仰衝擊臨近之際,不輕易離棄愛我到底的主,仍可歡然以生命作奉獻歸予祂,並將主權交託信實的主。阿們!

ccmFB_CP154_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