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信」的故事

CP157001272dpi

文/張義金

 

「信是所盼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證據。」(來十一1,《新漢語譯本》)

我們要學習與看不到的神建立關係,將把握放在未發生又未看見的事上。如何做到?就是相信神。

相信神是一個過程:由相信別人的見證開始,吸引我們認識和接觸這位看不到的神,再藉著經歷神而慢慢建立信心。本文從希伯來書十一章 24 31 節探討三個信心成長的功課。

 

一、信有神

相信有神,是要活出「當神有到」的生活,我們的抉擇便跟世俗的不一樣。

希伯來書作者在 24 26 節指出摩西捨棄富貴,寧願與以色列人一同受苦,因他視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財富更寶貴。耶穌也捨棄尊貴身分成為人,為拯救人而死在十字架上,後復活升天,坐在父神右邊。

 

輕看世上的苦楚,仰望更美的祝福是作者所強調的。

 

作者鼓勵正在受苦的讀者要轉眼仰望更美的家鄉、有神同在的國度。現實處境確是難捱,卻要憑信盼望將來不帶遺憾見神。

 

大部分香港人不用為主受苦,但我們都面對相似的成長挑戰:如何將「信有神」這份信念應用在生活上?信了耶穌仍可能受無神論及自我中心的文化影響,信自己多於信神。一旦信仰和生活出現衝突,要懂得選擇。

 

神賜給各人的「信」本質上一樣,但能發揮多少影響力,視乎如何實踐。要學習過「當神有到」的生活,轉化根深柢固的信念。方法有二:一是從生活觀察甚麼信念左右我們的決定,從而作出改變;二是多讀聖經,藉神的話語改變價值觀,活出神所喜悅的生活抉擇。

 

二、信神同在

要相信神會與我們同在,帶領我們離開安舒區經歷成長。

27 節描述摩西回應神的吩咐,不怕埃及王的憤怒,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埃及雖是為奴之地,卻是他所熟悉及掌控的地方;相反,離開埃及代表邁向不知、沒把握和看不透的將來,但摩西因信有神同在而願意冒險。以色列人雖信有神,但不能在曠野的艱苦生活中相信神會與他們同在,常埋怨投訴。作者認為摩西能恆心忍耐,因他懂得轉移視線,仰望肉眼看不到的神,經歷神的同在。

 

同樣,我們信耶穌後有沒有想過「出埃及」,離開舊有生活,開放自己被神改變,成為真正跟隨耶穌的人?謹記我們比摩西年代更幸福,因為我們有個更美的中保——耶穌。

 

藉著耶穌,我們現在就能淺嘗與神同在的生活;

 

當我們願意用信心行動回應神的呼召,就能活出更豐盛的生命,走向更有深度的信心之路。

 

三、信是信任

信代表信任,我們要學懂信任神。

28節提到摩西聽從神的吩咐,帶領以色列人守逾越節。經文提到逾越節是行灑血的禮,令讀者聯想耶穌在逾越節晚上用祂的血挽回我們與神的關係。希伯來書第十章更提及我們因著耶穌的血,不單可憑信來到神面前而不被祂擊殺,更可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作者將信心的焦點由領袖摩西,轉向跟隨者以色列人及外邦的代表喇合身上,更提到喇合因信在滅亡中被拯救。審判和拯救共存的場景由挪亞在洪水得救、摩西守逾越節,到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都重複出現,帶出神一直參與我們的故事。

 

在今日的處境,如何認出神的同在和拯救?的確,有時神會出手改變逆境,我們自然會讚美神;但身處極大的黑暗痛苦,神好像缺席時,我們還信任祂的同在和保護嗎?這正正考驗我們對神的信任。

 

感恩的是,耶穌助我們與神重建信任。

 

要將各種經歷都交託給祂來改變我們,鞏固我們對神的信任,以預備更大的黑暗來臨時,仍能信任神。

 

結語:走在信心路上

重讀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的信心故事,盼能鼓勵我們像以色列人一樣出埃及,憑信離開舊我的生活模式,展開新生活:在生活上選擇「當神有到」;即使面對逆境,仍相信神的同在,信任神會看顧我們,懂得轉眼仰望耶穌,仰望祂帶領我們奔向前路;仰望耶穌是我們走在信心路上的起點、終點和途中的力量來源。

ccmFB_CP157_20190326

 

我信得過神

CP140_5

文/劉文亮

當惡人當道,人可以怎樣?答案是:「我信得過神!」

然而,若只在腦海中給這話一個Like,那是沒用的,因信心必須配以行為方能成全。當看到惡人,我願意謙卑仰望神,我的道路放在神手中,祂必成全我的事……甚至,當不義的人出現,當霸權群體張牙舞爪,當世界的天平傾斜往惡人,當感到好人難做……我仍認真宣告:「我信得過神!」

我信得過神,就是以神的信實為糧,耐心等候神出手!我信得過神,眼睛專注仰望神的天地,那裡有神的公義與公平;我信得過神,知道作惡的人進不了神的國;我信得過神,我既謙卑溫柔,神必有公義賞賜我;我信得過神,所以我選擇主的道來對應世界;我信得過神,甚至勇敢靠著祂行善!

小心保護心靈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嫉妒那行不義的人。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綠色的嫩草快要枯乾。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安居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當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道路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祂要使你的公義如光發出,使你的公平明如正午。你當安心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 詩三十七1-7,《和合本修訂版》)

要做到上述第一句經文很難,然而,想過這吩咐是要保護我們的心靈嗎?我們必須小心,惡人惡事極易叫人心生怨憤,一有憤恨就容易腐蝕人心,這就容易渴望暴力;然後,為要報仇就易會憎恨良善,甚至與善良的人為敵;因「好人」消失了,就可以暴易暴,對付那些恨之入骨的人!

朋友,嘗試禱告親近神,試試放下仇怨。請轉眼仰望耶穌:祂在世的日子,不就是「惡人當道」嗎?外有羅馬人橫行霸道,內有法利賽人假冒為善,近有稅吏貪贓枉法。然而,耶穌基督靠著神,心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活在這些不義之人當中。最後,耶穌踏上十架之路,以死消解世間仇怨,帶來救恩,為人類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寬恕復和之路!

選擇基督之道
耶穌基督柔和謙卑,以神的愛與恩典為心靈安居之所。選擇基督之道,就可到神面前,以神為樂!當心靈與基督聯合,就發現神是你最大滿足、最終歸屬、最深核心、最高意義;於是能無懼惡人與惡事挑戰,放膽奉基督之名為世界締造和平!

我們的心在哪裡,那裡就是我們的心靈舞台。讓我們檢視自己有多重視神的信實,若為神而活,祂必賜予恩典叫我們有力為善。我信得過神,因世上真正最具威力的,乃是以基督的愛勝過罪惡!

(作者是生命福音事工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