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光伴我心

文/思懷

  電影《星光伴我心》講小男孩在電影世界成長,而書光早已伴我心:兒時跟媽媽往圖書館,她工作,我讀書,讀畢不少名著,「近書樓台先得閱」。

大學展書旅
  大學時遇上影響一生的好書。張燦輝《將上下而求索》,開始追尋人生意義;柏楊《中國人史綱》種下中國心;楊牧谷《讀書這玩意兒》啟廸大學之道,一直用其方法在學習上;詹宏志《創意人》打開創意學大門,探究創意思考;鄭敏《早晨,我在雨裏採花》帶我進入新詩境界,從此愛上詩……

  大學時已投稿。張思雲《鑄劍集》燃我家國關懷,刻意模仿其文風。從文海相識到人海相遇,去年與思雲相認;整整四十年,沒有「分開」,藉文字一直書心相連。

書房× 書會
  有了房子,藏書終於有家,命名書房「思懷軒」,樂讀在這片書本綠州。林海音《城南舊事》、席慕容《七里香》、陳慧《拾香紀》打開另一扇文學窗口。與書友台北書店「朝聖」,驚歎書海無垠。書友離世,汪國真勵志新詩慰藉心靈……

  組織讀書會,與書友偕行。共讀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以白先勇為題,各自找書分享。書會使我的閱讀立體起來:書友介紹我進入村上春樹小說殿堂,認識史學大師陳寅恪。書友分享影響自己十本書的書單,竟有許多雷同,「書書相惜」。我在書會臉書寫白先勇《台北人》的〈冬夜〉評析,看見了自己人生的冬夜……

第二度漂書
  去年搬家,糾纏與愛書斷捨和不離間,打了許多心戰:

  「你買這麼多書,能讀得完嗎?房子給書霸佔了。」

  「望你能感受書牆背後那顆好學求知心。」

  「為何還在書店買書?」

  「感謝書店給我片刻閱讀體驗,買書支持。」

  「早知要處理這樣多舊書,何必當初?」

  這次「書災」屬書路歷程反省,掙扎反思良多。因興趣需要不同,需忍痛漂走不再用的,但這些俱是成長印記。

  哪知新居會所漂書廊帶來驚喜:遇上《大山裡的小詩人》,農村小孩純真的詩句,觸摸詩魂的初心;還有大泥的繪本,這些自然都漂進我新居!

  其實我是在漂書中長大。媽媽常把新書「漂」入我家幾天,再漂回圖書館。想不到今天我在那漂書廊,飄來當年媽媽漂書的淡淡書香,飄啊,飄進回憶裏,彷彿在那裏再次與媽媽書魂相遇,亦觸動我把所寫的書獻給在天上的她……

書光伴我生
  就在這漫長冬夜,讓媽媽、楊牧谷、詹宏志、張思雲、林海音、席慕容等一束束書光,再次飄入我的夢兒,感激作者、書本、書友伴一生,暖我心。願意更多好書,化成點點燭光,照進你心,燃亮人生,連結生命。

  我想仍會這樣繼續我的書生活:借書、買書、藏書、讀書、寫書、漂書……

(作者著有《閱旅靈程讀書樂》,愛組讀書會,導賞閱讀。)

傅士德伴我靈程路

文/思懷

  傅士德上世紀 80 年代所著《靈命操練禮讚》,今天重讀,絲毫沒有過時。今天我們的心靈被智能手機社交平台佔據,但原來追求豐盛生命不用假外求,只要藉各種屬靈操練,反樸歸真,回到信仰原點:神,便可經歷豐富和喜樂。

繼續閱讀

21世紀經典屬靈閱讀

ccmFB_WP_20180724

文/楊啟耀|整理/思懷

 

除閱讀近代屬靈書籍,我也喜愛經典屬靈書籍。

 

偶然機遇改一生

 1982年初信的我,偶然買了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 的《謙卑》Humility : The Beauty of Holiness 1,深深被作者愛主的心吸引及影響。從此我涉獵更多屬靈偉人的作品,一生受益!

 

屬靈經典展魅力

 

聖經知識固然重要,可是生命的改變,不能單靠知識,生命感染力同樣重要,特別是具屬靈深度的!

 

神藉著不同作者啟廸亮光,揭示屬靈教導。經典屬靈書籍是心靈沃土,內藏豐富屬靈養分。從這些經典書籍中,我恍如與屬靈偉人作生命交流,認識各種屬靈操練,與神建立更深關係。

 

經典靈閱助成長

 

經典屬靈書籍帶我超越時空,進入屬靈偉人的內心世界,

 

了解他們豐富且寶貴的經歷和對神的認識。他們如何看待萬事和愛神愛人,均是我楷模,鼓勵我盡心盡力祈禱、靈修、默想和安靜,讓主塑造我的生命。

 

有諸內形諸外」,作者的作品,可反映其內裡的生命。雖然未能親身接觸其人,但讀其言,就會被作者的生命潤澤。

 

這些作品,有些強調頭腦知識,有些著重內心感情,許多是鼓勵信徒在靈裡與神建立相交的深度,是其他書本難找到的。

 

例如勞倫斯(Brother Lawrence)在《勞倫斯屬靈格言》2說:「世界在我看來不再是真實的了。我肉眼所看見的,好像盡是虛空與夢幻。裡面的眼睛所看見的,才是我心所羨慕的。」這提醒我著重內在生命成長,輕看世上得失。他又說:「哦,主!擴大我的心,好使它有空間來充滿祢的愛。願主用能力扶助我,恐怕我因祢愛的烈火被焚毀了。」他與神激烈的愛,可見一斑!

 

錦囊妙計克困難

 

這類屬靈書籍言詞較古舊,特別是英語原著,很多時需停下來,慢慢細味當中意思。因此,初次接觸的朋友可選擇現代語言的翻譯版本,從而吸收箇中菁華。

另外,宜先閱讀著名屬靈偉人書籍,如慕安德烈、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勞倫斯、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或托馬斯.肯皮斯(Thomas à Kempis)等。《屬靈操練之旅》3是非常實用的入門書。編者用現代言語,輯錄歷代屬靈偉人經典著作的精華,加上總結簡評,幫助讀者掌握作者所言。這書猶如屬靈經典地圖,分門別類,讓我們可以按圖索驥,繼續發掘經典著作的寶藏。

 

21世紀讀經典

 

今天事事講求快捷,智能手機訊息泛濫、生活忙噪音多,不少信徒的心靈花園早已荒蕪乾涸,屬靈經典有如俗清泉,滋潤心田成淨土,使我們深思反省,享受與神同行同在的甘甜。

 

 

楊老師書庫:屬靈經典好書

 

司布真著:《擷花集——採自清教徒花園的芬芳》4

作者以日常所見的實物比喻聖經的真理,比喻非常貼切,每日一篇文章,為默想靈糧。

 

考門夫人著:《荒漠甘泉》5

作者述說在苦難中如何藉禱告獲得盼望、忍耐與喜樂。1920 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多種譯文,風行全世界。

 

本仁約翰著:《天路歷程》6

1678 年出版,為最重要的英國文學作品之一,被翻譯成二百多種文字。故事貫穿聖經真理,讓尋道者深入反省。

 

勞倫斯著:《勞倫斯屬靈格言》

作者是位在修道院任廚師的平凡信徒,一生常經歷與神同在,其生命對後世有極大影響。

 

慕安德烈著:《內在生活》7

作者被視為「內裡生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欲與神建立親密關係者,不可錯過。

 

史哈拿著:《信徒快樂秘訣》8

這書被列基督教文藝傑作之。原著於1870 年出版,至今仍獲廣大讀者歡迎。

 

魯益師著:《從歲首到年終—路易斯經典選粹》9

作者被譽為是二十世紀中葉英語世界中捍衛基督信仰最有力也最受歡迎的人。本書輯錄了作者多本著作的精華。

 

章伯斯著:《竭誠為主》10

本書記錄作者的講道訊息,內容具生命有力,是作為每日靈糧的佳選

 

 

釋:

  1. 慕安德烈著,劉秀慧譯:《謙卑》台北:錫安堂出版社2007
  2. 勞倫斯著,俞成華譯:《勞倫斯屬靈格言》台北:以琳出版社,1985
  3. 傅士德、史雅各著,袁達志、陶婉儀譯:《屬靈操練之旅》香港:天道書樓2004
  4. 此書於 1883 年出版,現已絕版。讀者可於網上閱讀:http://bit.ly/2r0gygI
  5. 考門夫人著:《荒漠甘泉》台北:道聲出版社,2003
  6. 約翰著,林以恆譯:《天路歷程》台北:主流出版社,2007
  7. 慕安德烈著,劉秀慧譯:《內在生活》台北:錫安堂出版社1983
  8. 史哈拿著,彭子材譯:《信徒快樂秘訣》台北:福音證主協會1955
  9. 魯益師著,何可人、汪詠梅譯:《從歲首到年終—路易斯經典選粹》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6
  10. 章伯斯著,蔣黃心譯:《竭誠為主》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81

 

 

《私禱日新》靈命深

WP_CP148_20180619

文/思懷

 

如其禱 (I am what I pray)

祈禱能反映信徒屬靈生命。

 

學莫便乎近其人」,要祈禱有進步須跟名師學。貝利約翰(John Baillie)的《私禱日新》1正好印證這兩點。

 

禱文內容分享

全書收錄貝利三十一天早祈晚禱共六十二篇。他對神純真,禱文不流於公式化,無矯情造作,內容廣,變化多。

 

因對神的屬性有深刻體會,對神的作為敏銳,所以禱文能以神為中心,微細如生活小節,宏觀像歷史進程,皆可盡情向神傾訴。

 

我欣賞貝利與神關係深厚,如〈第十八日晚禱〉,認罪詳盡細膩,真誠懺悔,活像向神敞開心靈每一個黑暗角落,包括虛偽、假冒為善等,何等有共鳴!第七日早禱〉以感恩的心細數恩典:大自然、生命、工作、閒暇和朋友。不用腰纏萬貫已感富有,滿足神供給的一切。禱告接著轉移焦點,求主恩待憐憫那些有需要的人。這禱告兼容神人縱線和人際橫線,足見沒「我」的禱告胸襟何等廣闊。

 

祈禱應用反思

我曾用《私禱日新》操練祈禱,效果奇佳。跟著禱文祈禱,深覺與神十分親近,沒絲毫隔閡。我享受這時刻,徐地與神契合,反映平日禱告何等匆忙。

 

  • 貝利提醒我禱告的廣度和深度,前者屬禱告內容;後者指禱告中表達與神的關係及對神的心。

 

廣度而言,經文可自然地融入禱告裡。祈禱可幾乎全篇皆經文如詩篇現代版,又像透過禱告默想經文(如〈第十八日早禱〉)。不論直接或間接引用,聖經能深化禱告:愈熟讀聖經,愈多放進禱告,禱告愈有力,更合神心意

禱告反映人對神的認識及跟的親密程度;內容可單單環繞神,注目的屬性和敏感的作為,如細緻地讚美神的〈第一日早禱〉,或詳細頌讚神的創造作為的〈第十五日早禱〉。這皆是我所缺的。

深度方面,禱告表達對神的心表面為己求,但不盡求順利,而是為能活出神旨意求。如〈第二十三日晚禱〉求能表裡如一;〈第九日早禱〉求自己的心、手、腳為神作工。另外,禱告就是聆聽神,以屬天角度看事物,從而明白神,改變和更新自己。這些都叫我反省祈禱的動機和態度。

 

禱告的學生

 

書本為我開拓禱告新領域,

私禱日新靈命深

 

WhatsApp 泛濫、Facebook 成災的今天,貝利教曉我,要生命豐盛,不用假電子產品外求,專心禱告就能置身心靈青草地,脫離都市雜音煩囂。在書本啟迪和激勵下,我更嚮往和渴慕具質素的禱告,努力認真學習祈禱,在廣度和深度求進步。

 

「神啊,在禱告中我永遠是祢的學生,求祢教導和引導我一生學習禱告,阿們!」

 

〈第一日早禱〉

 

永恆的父,心靈的主宰,容我今早醒來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思想祢;第一個願望就是崇拜祢;第一句話就是稱頌祢的名;第一個行動是跪在祢面前祈禱。

 

為了祢完全的智慧和完全的良善,

為了祢眷顧人類的慈愛,

為了祢對我永不止息的愛,

為了祢賜與我一生所享有的偉大與奇特的機會,

為了祢住在我心中的靈,

為了祢的靈所賜給我的無窮恩賜,

主啊!我讚美祢,崇拜祢。

 

然而不要叫我在早禱以後,以為這一天的崇拜就此完結,可把祢忘記,倒要求祢從這靜默的片刻發出光明、喜樂與能力、終日與我同在。

 

保守我,在思想上清潔;在言語上信實而有節制;在工作上忠實而勤勉;在自省中謙卑;在與人來往的時候,誠實仁厚;忠實於以往所存的每一個虔敬的念頭,更使我不忘記自己是天父的兒女,常存永恆的盼望。

 

主啊!祢曾在往昔的世世代代,作我列祖列宗的避難所;我今天求祢也隨時隨地,因著我的需要,作我的避難所,在黑暗與疑懼當中,作我的導師;求祢在我遭受一切靈性上的攻擊之時,作我的保障,當我遭遇試探之時,作我的力量。求祢使我的心,因著滿有祢的平安而喜樂。

 

求靠賴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第二十三日晚禱〉

 

永恆的主,求祢永恆的光輝,照遍我將要消逝的時日。聖善的主,求祢那完美公義的光輝,照遍我所行的惡道。最仁慈的主,求祢那愛的光輝,刺透我心的隱密處,勝過我內心的黑暗。

 

我的行事為人是否按照我良心所允許的?

我要求別人比自己是否有更高的行為標準?

我對鄰舍的過失是否比對自己的過失,太少寬恕?

我在獨居時不堅持道義,卻在公眾的面前堅持,是否以圖沽名釣譽?

主啊,讓我在祢面前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

 

我是否讓肉體的嗜慾,勝過靈性的需要?

當我對這兩者不知作甚麼才好時,我將如何決定?

我是否認為本身的利益,超過團體的利益?

當我對這兩者不知作甚麼才好時,我將如何決定?

容我在祢面前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

在我日常的生活裡,我是否能以勇氣來擔當艱鉅?

我在愚蒙的時候,是否存感恩的心?

我是否將人生的快樂富有多財,事業順利,或別人對我的好評?

若我與人遭逢同一境遇,我那同情別人的心,是否與自之心一樣?

主啊,容我在祢面前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釋:

貝利約翰著,謝秉德、魏兆淇、劉開榮、張紹英譯:《私禱日新》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7

 

 

屬靈閱讀之高度——書評

文/思懷

閱讀高度和深度
屬靈閱讀最高境界莫如發表書評,目的不在重述書本內容,而在欣賞和深入評論:理性分析,感性觸動,兼容並蓄。屬靈閱讀應先尋求深度,後建立高度。用筆記下重點或讀後感(詳見《傳書》第143期本專欄),然後可再進一步,從高角度評析書本。閱讀筆記和書評猶如兩個不同圓圈,雖有重叠部分,後者以前者為基礎,但前者有別於後者。相比之下,後者才是閱讀精華中的精華。 繼續閱讀

立體屬靈閱讀

文/思懷

屬靈閱讀六向度,我們已談過廣度和深度,現續探討另外三度:

速度
閱速應按不同閱讀目的調節,不用每次相同。首次可先速讀,知其大要,以決定是否或哪部分需精讀。精讀時速度放慢,務求明白內容,亦可用筆劃下記號。三讀時寫筆記,只讀重要部分,讀速更需如錄影機逐格慢鏡重播,務求思其要,取其髓。速讀能為繼後精讀打下根基:我略讀過傅士德的《屬靈操練禮讚》後,選擇精讀〈慶祝的操練〉這章,因它是此書高潮。 繼續閱讀

閱讀良帖

cp143_12

文/思懷

許多人讀書如浮光掠影:讀過便了,卻如過眼雲煙,只餘下「這本書很好看」的印象,究竟書好在哪裡,壓根兒說不出來。

寫「閱讀筆記」是一門閱讀藝術,也是一帖良方,確保我們不錯失書裡的珍寶;若入了寶山卻空手而回,至為可惜。那麼,寫閱讀筆記該從何入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