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不能摧毀的

文/編輯室

主裏的喜樂

我們常以為在苦難中無法喜樂,然而,聖經卻教導我們苦難中仍可喜樂。

「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前一6)。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2-4)

倚靠的支柱

在困苦之時,無論我們是定睛尋求神(主觀),或是藉賴祂的恩典(客觀),神都是我們倚靠的支柱。

「我的拯救、我的榮耀都在乎神;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難所都在乎神。」(詩六十二7)

「愛祢律法的人有大平安,甚麼都不能使他們絆腳。」(詩一一九165)

神的憐憫

神以其豐富的情感、慈憐的眼目、細心的聆聽來回應我們的痛苦。

「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祂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詩三十四15)

「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祢早已知道。祢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詩十17)。

神的同在

神應允永不離棄我們,祂的同在是我們得力與得安慰的最大源頭。

「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彼前四14)

「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祂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在古時的日子常保抱他們,懷搋他們。」(賽六十三9)

神的拯救

神應許拯救、保護我們。

「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彼後二9)

「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帖後三3)

本文原刊載於《傳書》雙月刊總171期(2021年6月號)

憐憫!放手?

Staring at the sunlight_SplitShire

文/陳振衣

小喜來自貧困家庭。爺爺奶奶長年臥病,爸爸為賺錢改善生活到外省做煤礦工,可惜一次下班後在回宿舍途中不小心摔倒,雙膝碎裂,腳筋也斷了,被辭退後只得返回家鄉。回家後因治療又欠了不少債,但始終無法完全治癒,在家只能幫忙幹些輕活,種地的重活全由妻子承擔。為此爸爸終日鬱鬱寡歡,不時抱著小喜嘆氣,媽媽也總是愁眉深鎖。家裡無法供她上學,年紀小小的她就要下田幫媽媽種地,每當看到背著書包的小孩在田邊走過,小喜就非常羨慕。

主的憐憫
九歲那年冬天,村裡來了幾個哥哥姐姐,在空地上搭了布幕唱歌演戲,說是慶祝聖誕。小喜不認識這生日的人,但劇中說這人會醫好有病的人,她就立刻想到爸爸。結束時姐姐發給她幾顆糖和一張紙,見她看著紙發呆,姐姐就蹲下指著紙上的字要讀給她聽,她一急,直問:「耶穌會醫我爸爸嗎?」「耶穌願意幫助有需要的人,他來了嗎?」「在家呢!」小喜立刻拉著姐姐往家裡跑。

爸媽聽到福音,雖將信將疑,但很受感動。姐姐走前為他們一家祝福禱告,並說會再來探望。果然,一星期後姐姐再來,並提議讓小喜在農閒時到鄰村教會讀識字班。爸媽見女兒有機會讀書,跟去看了兩三次便同意了。小喜在這裡不單認字,更認識了主耶穌。教會裡有位小學老師,知道情況後也願意幫她跟上小學課程。由這時起,歡笑聲開始漸漸在這家出現。

爺爺奶奶過世後,爸爸身體情況也有好轉,小喜得老師幫助取得小學畢業證書並考上初中,隨後是高中、神學班,接著成為教會同工。這一切小喜都滿懷感恩,當初爸爸雖沒有得到神蹟般的醫治,但全家人都領受了救恩,將來能在天家相聚,才真是他們最想要的。

人的憐憫
小喜在教會主要負責關懷和探訪。由於親身體會過貧困和家人長期患病,所以她對此特別有負擔,而同理心也讓她特別易感,眼淚往往比對方更快更多。三年不到,身心已疲乏不堪,但這麼多肢體需要關心,事奉豈能懶惰?她要以基督的心為心,憐憫有需要的人!可是,她愈來愈覺得力有不逮了。很多症狀都是她未見過的,也是她未能理解的。但,她不關心,誰關心?她不照顧,誰照顧?輔導來跟她說,她應休息一下了。可是,這婆婆沒親人在旁啊!這病人需要煮營養餐送去啊!這小孩……

憐憫人的主
「到我這裡來安息吧!」「感謝主!但,誰去陪伴……」「不急,我會照看,就像我從前照看你一家一樣!而且,我也為你設立了團隊,他們可以和你分擔。憐憫人和放手給我,你要學懂這平衡!」

(作者乃自由傳道及文字工作者)

圖片:SplitSh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