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言……

chiemsee-266427_1280

文/ 陳振衣

「不是有另一種藥比這更有效,且便宜得多嗎?他們不是富人, 這會將人整個家庭給弄垮的!」小周隨老徐踏出病房後便自言自語,聲音不大卻是全組人都聽到。老徐心一緊,深深吸一口氣,腳步略一遲緩。幾個實習生你看我,我看你,沒人再說話。

老徐是這期護理科實習生的導師,第一次見面,她就留意到小周脖子上的十字架項鍊。小周做事麻利,好學嘴快,常問得她趕不上回答。不過,小周也很快知道了一些行內忌諱,沒那麼衝了,但仍會禁不住小聲說說。

心現糾結
在這行,老徐已是老行尊了,很多事心知肚明,自從五年前信主,她也開始糾結。有次團契來了位華僑肢體,知道當中有醫護人員後就衝口直說:「怎麼只是感冒咳嗽,這裡的醫生就給我開了七種成藥,量也多得可吃一整個月,且比在外面藥房買的更貴。」每遇上這種情況,老徐便沉默,不知該怎說好。

下班了,老徐在醫院門外見到小周,兩人無言地走了一段路後,小周打破沉靜:「我知道問題一定是在回扣的多寡上,這與大家的收入有關。但我想,可私下跟病人家屬說的……」

「用甚麼藥是由主診醫生簽署的!」

「唉……但真是甚麼都幫不上麼?」

「這不是我們的職責範圍,而且, 你肯定另一種藥一定更好?」

「老師說過的!當然,還得看臨床……真慶幸我讀的是醫護,不需給病人開藥……」

「是的,醫生比我們困難多了……」

「我團契有幾個讀醫的,也在實習,他們內心的衝擊可真夠大……」

「……」

口出無語
「每學期開學,團契導師都會帶我們繞校禱告,除希望學生信主外,就是求神讓他們將來能成為有醫德的醫生……之前我班上同學都說想嫁醫生,因為收入好。但醫生底薪低,以藥物回扣分紅來補貼收入是正常的潛規則,這兩年因反貪,聽說很多醫院已有收歛,不知……」

「……」

「若將來醫生仍要這樣開藥,那我是鐵定不嫁醫生的!我過不了神這一關……」「你有醫生男友?」

「感恩沒有,以後也不會嫁醫生!」小周重複一遍,並重重的點一下頭。

「咦,這麼早?」進門見丈夫正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

「手術順利嘛……今天主任被叫去調查了,這次春節分紅也可能沒了,明年兒子出國唸書,我們的生活費要再省點。」

「……吃過飯就去團契吧!」

「今天不想去了……」

(作者乃自由傳道及文字工作者)

天堂的選拔賽

tartan-track2

文/素瑜

有人說
人生是一場天堂選拔賽
有些人
不停地操練,增添價值
不歇地拚搏,恐防有失
總要懷抱「大事」,才感心安
有些人
抵不了選秀的壓力
來個異域逃遁
任周遭人事物填塞時空
有些人
先靜而後動
認識天堂,了解選則
又拿面鏡子來端詳自己
……

到選拔賽那天
賽場上沒有任何競賽項目
卻見天堂門外站著一個人
向每一位選手問道
「你知道我是誰嗎?」

 

香港書畫家岑文濤
曾拜中央美術學院李苦禪教授為師習畫
第一堂課
教授三次請岑單單觀看一缸清水
第一次,岑看了一眼便說水很清
第二次,岑看了許久後說看到自己
第三次,岑瞪眼細看良久,說:我看到真正的自己
教授這才道:學畫,先要學做人
這一堂課,讓岑一生受用

岑文濤畫鷹有其個人身影及感悟
他畫的鷹棲息在樹椏上
有別一般盤旋高遠之處
傲視山巒岡嶺的鷹
岑說:做人有時候要悠然自得
休息一下,不一定要高瞻遠矚

另一位畫家畫了一幅題為「安息」的畫
如煙浩瀚的瀑布旁有一株小灌木
灌木枝彎在水中
枝子頂端有另一椏枝
椏枝上擱著一個鳥巢
鳥巢被騰飛的水花濺濕
濕潤的鳥巢內
一隻小鳥在安然酣睡

 

休息
在我們的人生中
變成了一種掙扎
淪為了一項抉擇
取捨徘徊之間
休息的真義彷彿被歿滅了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昔日以色列人捍衛故土
頑抗亞述入侵
滾滾沙場,劍拔弩張,干戈相向
喝斥廝殺,血雨腥風,驚懼憂慌
拚鬥求存似乎是沒得選擇之途
神卻在此時吩咐
「你們全給我止住(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註1)

我們的嘴巴會輕易認說
祢是我的神,我生命的主宰
然而
我們的行為也輕易暴露了
我們沒有真心實意相信祂

 

一位神學院教授這樣說(註2)
休息是
基督徒生命的中心
休息是
神創造的目的
休息是
神救恩的結果
休息是
基督徒的成長課
休息是
信仰生命的表顯
休息是
對神的信任與順服

奧古斯丁有一句不僅指向永恒
也是直面人生的說話
「祢為自己創造了我們,
我們的心只有安歇在祢裡面
才得到真正的休息。」


註釋
1. 參王下十八13 – 十九36;詩四十六。
2. Dr.R.PaulStevens,他是加拿大維真神學院的應用神學教授,曾與Dr.RobertBanks 合著 The Complete Book of Everyday Christianity (InterVarsity Press, 1997.)

真實並有神同在的生活

god still loves us

文/陳振衣

阿文和阿偉是同村好友,在家裡和教會都是聽話勤奮、品學兼優的乖學生,也是村裡的模範。後兩人考取同一城市的不同大學,阿文唸醫藥,阿偉則唸工管,兩人相約參加同一教會和團契,好互相照應支持。

困在象牙塔內的信仰
由大二起,兩人漸少交流。阿文課業太繁重,故只在書本和教會內鑽。阿偉則與外界接觸愈來愈頻繁,教會內已不多見其身影。再後,阿偉決定轉往參加自己學校裡的團契。

大四,教會提出培養阿文作全職同工,他心裡遲疑,因日後家中經濟擔子都在其身上,不過,他慣性地順服了,怕違背神的心意。因此,派給他的事奉更繁重,且很快就安排他站講臺,令全無接受過系統裝備的他焦躁難安。

快畢業了,同城幾所大學的團契舉辦聯合交流聚會。會上,阿文重遇久違了的阿偉。聽到不同學校不同科系肢體的不同思維模式的分享,尤其是信仰與生活及學科上的衝突和糾結,讓阿文發覺自己原來一直困在象牙塔內,信仰也只停留在知識上,對以後的事奉和踏出社會後的狀況隱隱心存不安。會後兩人促膝長談,阿偉也感嘆自己不及阿文熟識聖經,以致心靈常有掙扎。當夜,二人一起禱告,決定留在這大城市工作接受磨練。畢業後,他們一同進入城裡最大規模的藥廠工作,阿偉任推廣,阿文則做藥物測試。阿文更大膽跟教會表示還未有全職事奉的領受,並希望能提供裝備途徑。

告別標準答案的思維
工作後二人碰上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星期日經常加班,不准請假。阿文要趕做新藥測試;阿偉則要跟領導做對外聯絡。生活規劃和節奏雖被打亂,但兩人想,也許新藥獲准上市後情況會改善。不過,接下來的狀況卻讓他們忐忑不安。原本須做兩年的藥物試用案例,老闆竟要他們在半年內完成,那就是說,要做假測試報告!至於阿偉跟領導去做的聯絡,也不時目睹地下交易。雖然他倆都不過是參與者之一,但內心的衝擊已夠大了。想過辭職,但「天下烏鴉一樣黑」,找份好工談何容易;教會叫兩人回去事奉,說是最榮耀的,但這根本就是「鴕鳥政策」!

糾結了大半年,兩人決定辭職,但也不做鴕鳥,堅持告別只求「標準答案」的思維;雖知以後會有困惑、有掙扎、有拮据,但仍決心要學懂分辨、交託和承擔責任。他們也會繼續在靈裡互相照應,因這才是真實並有神同在的人生。

(作者乃自由傳道及文字工作者)

圖片:http://bit.ly/1Dn8W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