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栽種到栽種——專訪生命訓練員李培堅

CP15010

脫離糞土

「是神把我從糞土中救出!現在我的生命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神的!」眼前這位二十多歲、充滿朝氣的男生多番強調。

曾經,他整天盯著賠率,不斷輸光再賭;幾乎與父親斷絕關係,幾乎因還債而輕生;走投無路之際,想起曾經信靠的耶穌……他,是十八歲開始賭波,曾以為錢能滿足一切的李培堅。 
「以前我是一灘爛泥……因為沉溺過,現在很想支援年青人,讓他們知道誰掌管生命。」昔日被錢財捆綁的李培堅,今天在大學穿梭,為年青人奔波,為神燃燒生命。 

2010 年重返教會後,他認真追求信仰;兩年後接受浸禮,在教會中遇到生命師傅。「她是位謙卑、對信仰認真的傳道人。教導我甚麼不能妥協,清楚我的屬靈需要,給我機會服侍,是我的屬靈母親。」同年在教會營會中,神透過經文呼召他:「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該一4)

神的呼喚

「我感受到被牧養的重要,因我是這樣被牧養的。」

「凌晨二時完成工作後睡覺,早上七時起床到大學帶領晨禱會,下午一時再回公司上班。」大學畢業後,任職社工的他視傳福音為正職,在工作和公餘時間把握每個機會:在任職機構為中學生辦福音營、小組,向同事傳福音;在教會帶領青年團契,並邀請所接觸的學生參加。縱有身心耗盡之時,他說:「這份滿足和喜樂是以前賭錢未體會過的。」 

一天,神問他:「願為我放下所有嗎?」要捨棄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不情願。當神再次呼喚,他流淚回應:「主啊,為何你呼召這不配的人?我願為祢獻上所有。」

2016 年,他辭去社工一職,回應神所賜的異象,踏上全職事奉之路,成為機構同工,在大學傳福音。問及父母的反應,他說:「起初以為會家變,豈料很平靜。他們只覺得我傻,常建議我轉工。至今他們仍不贊同我去教會,但我很清楚自己的異象、使命。」 

生命結連

談及校園服侍,李培堅總是滔滔不絕,熱誠和幹勁表露無遺。再次踏足大學校園,除了自己傳福音,他也訓練傳福音的門徒。

「我的使命是讓人有機會認識信仰,回應神,決志與否乃聖靈工作。」他發現許多人都不抗拒聽福音,卻只差一個向他們傳福音的人。「校園外豈不更多願意接受福音的人?」

他與校內信徒定期出隊佈道,遇過形形色色的學生,看見各人生命需要。大部分人對前途感迷惘,社會、政治、工作、住屋問題都很困擾他們,彷彿沒有出路。不少學生坦言沒想過畢業後的事。有的選讀工商管理學科只因大勢所趨、易找工作,談不上有興趣和享受。讀書只為滿足父母和社會期望,若不問起,也不知自己迷失。「這一代人大多不愁生活,卻不知生命價值和意義。」人際關係和學業本身也是壓力來源。有人覺得成績決定一切,希望幻滅,人生就完蛋。

「我正裝備自己面對不同的人,幫助他們走近耶穌。」李培堅說,整個學期都出隊尋找願意接受福音的人,關心他們面對的事。即使沒有立刻接受神,卻看見他們與神是有關係的。 

有修讀宗教比較的內地生表示不太認識基督教,被問及信仰看法、掙扎,坦言欠些經歷。「我說,你若打開心扉接受耶穌,就能經歷。正如眼前有碗很香的拉麵,不吃,就無法嚐到味道。最後,對方願意接受主,我們便栽培生命。」

「科學無法證明信仰,所以它並不存在。」後現代思潮為李培堅的服侍帶來很大衝擊。他不與人辯論,而是了解對方想法,幫助他們進深思考:「那麼文學就不存在嗎?」「信仰帶來的不是頭腦的知識,而是生命的改變,我的生命就是見證。」

生命訓練

有人說大學是屬靈的墳墓,他卻要建立信徒的生命,提醒他們與神建立緊密關係,幫助他們面對挑戰。有信徒在課堂上被要求表明身分及表達對議題的看法時,感到很大壓力——擔心表明基督徒身分無助糾正他人對信仰的誤解,隱藏身分卻過不了自己。「惟有學習欣賞別人提問,承認自己不懂回答。若對方想知更多,再相約傾談,化衝突為轉機。」他續說:「實踐信仰需付代價,非為自己,乃為基督而堅持。要有遭人白眼的心理準備,但我們的價值非由他人判斷。」 

李培堅說,他們常在大學飯堂傳福音,但有學生很怕打擾人。他反問,難道在學校裡拿著問卷做訪問就不打擾人?「很多時候,其實是有前設,已假設會麻煩或打擾別人,而別人也會抗拒。何不大方些?『你好,我是基督徒,想與同學分享信仰,了解你對信仰的看法,也想關心你讀書的情況。有時間傾談嗎?』若拒絕,便說:『不打擾你,下次見面再談。』然後笑著離開。」

他直言,學生的職責是讀書,基督徒的職責就是傳福音,是很自然的事。「我沒有一套技巧教他們,惟有與他們一起在神裡面突破、克服障礙。」這番話語重深長,彷彿他就是這些學生的生命師傅。 

傳道人生

這位「訓練員」也在受訓,星期一至五分別有會議、訓練、考核,也會到校園傳福音、帶祈禱會;晚上要預備訓練、考試;假日也為星期一至五作預備。「現在我仍向神尋索服侍的引導。沒有個人娛樂時間,但很充實,因為生活就是服侍。我體會到傳道人的生活,很喜樂、很滿足。」

是甚麼令他堅持下去?「全然是神挽回我,提拔我。全職事奉是回應神對我的愛。得到『造就』而成就今天的我,深感牧養的重要,所以立志承擔牧養工作。」 

誰說「爛泥扶唔上壁」?昔日的「爛泥」不僅被神匡扶,過去沉溺、受栽培的經歷更叫他今天能扶助年青人的生命,成為別人的生命訓練員。

(李培堅的信主見證文章請見香港《中信》月刊第 662 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