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禱日新》靈命深

文/思懷

人如其禱 (I am what I pray) ,祈禱能反映信徒屬靈生命。「學莫便乎近其人」,要祈禱有進步須跟名師學。貝利約翰(John Baillie)的《私禱日新》1正好印證這兩點。

禱文內容分享
全書收錄貝利三十一天早祈晚禱共六十二篇。他對神純真,禱文不流於公式化,無矯情造作,內容廣,變化多。因對神的屬性有深刻體會,對神的作為敏銳,所以禱文能以神為中心,微細如生活小節,宏觀像歷史進程,皆可盡情向神傾訴。

我欣賞貝利與神關係深厚,如〈第十八日晚禱〉,認罪詳盡細膩,真誠懺悔,活像向神敞開心靈每一個黑暗角落,包括虛偽、假冒為善等,何等有共鳴!〈第七日早禱〉以感恩的心細數恩典:大自然、生命、工作、閒暇和朋友。不用腰纏萬貫已感富有,滿足神供給的一切。禱告接著轉移焦點,求主恩待憐憫那些有需要的人。這禱告兼容神人縱線和人際橫線,足見沒「我」的禱告胸襟何等廣闊。

祈禱應用反思
我曾用《私禱日新》操練祈禱,效果奇佳。跟著禱文祈禱,深覺與神十分親近,沒絲毫隔閡。我享受這時刻,不疾不徐地與神契合,反映平日禱告何等匆忙。

貝利提醒我禱告的廣度和深度,前者屬禱告內容;後者指禱告中表達與神的關係及對神的心。

廣度而言,經文可自然地融入禱告裡。祈禱可幾乎全篇皆經文,彷如詩篇現代版,又像透過禱告默想經文(如〈第十八日早禱〉)。不論直接或間接引用,聖經能深化禱告:愈熟讀聖經,愈多放進禱告,禱告愈有力,更合神心意。

禱告反映人對神的認識及跟祂的親密程度;內容可單單環繞神,注目衪的屬性和敏感祂的作為,如細緻地讚美神的〈第一日早禱〉,或詳細頌讚神的創造作為的〈第十五日早禱〉。這皆是我所缺的。

深度方面,禱告表達對神的心:縱表面為己求,但不盡求順利,而是為能活出神旨意求。如〈第二十三日晚禱〉求能表裡如一;〈第九日早禱〉求自己的心、手、腳為神作工。另外,禱告就是聆聽神,以屬天角度看事物,從而明白神,改變和更新自己。這些都叫我反省祈禱的動機和態度。

禱告的學生
書本為我開拓禱告新領域,私禱日新靈命深。在WhatsApp 泛濫、Facebook成災的今天,貝利教曉我,要生命豐盛,不用假電子產品外求,專心禱告就能置身心靈青草地,脫離都市雜音煩囂。在書本啟迪和激勵下,我更嚮往和渴慕具質素的禱告,努力認真學習祈禱,在廣度和深度求進步。

「神啊,在禱告中我永遠是祢的學生,求祢教導和引導我一生學習禱告,阿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日早禱〉

永恆的父,心靈的主宰,容我今早醒來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思想祢;第一個願望就是崇拜祢;第一句話就是稱頌祢的名;第一個行動是跪在祢面前祈禱。

為了祢完全的智慧和完全的良善,
為了祢眷顧人類的慈愛,
為了祢對我永不止息的愛,
為了祢賜與我一生所享有的偉大與奇特的機會,
為了祢住在我心中的靈,
為了祢的靈所賜給我的無窮恩賜,
主啊!我讚美祢,崇拜祢。

然而不要叫我在早禱以後,以為這一天的崇拜就此完結,可把祢忘記,倒要求祢從這靜默的片刻發出光明、喜樂與能力、終日與我同在。

保守我,在思想上清潔;在言語上信實而有節制;在工作上忠實而勤勉;在自省中謙卑;在與人來往的時候,誠實仁厚;忠實於以往所存的每一個虔敬的念頭,更使我不忘記自己是天父的兒女,常存永恆的盼望。

主啊!祢曾在往昔的世世代代,作我列祖列宗的避難所;我今天求祢也隨時隨地,因著我的需要,作我的避難所,在黑暗與疑懼當中,作我的導師;求祢在我遭受一切靈性上的攻擊之時,作我的保障,當我遭遇試探之時,作我的力量。求祢使我的心,因著滿有祢的平安而喜樂。

所求靠賴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第二十三日晚禱〉

永恆的主,求祢永恆的光輝,照遍我將要消逝的時日。聖善的主,求祢那完美公義的光輝,照遍我所行的惡道。最仁慈的主,求祢那愛的光輝,刺透我心的隱密處,勝過我內心的黑暗。

我的行事為人是否按照我良心所允許的?
我要求別人比自己是否有更高的行為標準?
我對鄰舍的過失是否比對自己的過失,太少寬恕?
我在獨居時不堅持道義,卻在公眾的面前堅持,是否以圖沽名釣譽?
主啊,讓我在祢面前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

我是否讓肉體的嗜慾,勝過靈性的需要?
當我對這兩者不知作甚麼才好時,我將如何決定?
我是否認為本身的利益,超過團體的利益?
當我對這兩者不知作甚麼才好時,我將如何決定?
容我在祢面前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
在我日常的生活裡,我是否能以勇氣來擔當艱鉅?
我在愚蒙的時候,是否存感恩的心?
我是否將人生的快樂繫於富有多財,事業順利,或別人對我的好評?
若我與人遭逢同一境遇,我那同情別人的心,是否與自憐之心一樣?
主啊,容我在祢面前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 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釋:
1. 貝利約翰著,謝秉德、魏兆淇、劉開榮、張紹英譯:《私禱日新》(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7)。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