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世界與教會歷史的平行時空

文/雷競業

為何我們要讀教會歷史?懂得歷史有甚麼用?要回答這些問題,讓我由個人的故事開始吧。

憶念小時閱旅啟發
小學四年班起我已是金庸迷,讀過《射鵰》、《神鵰》、《倚天》、《飛狐外傳》等一本又一本的武俠小說。從小不善與人交往的我,卻與楊過、張無忌等人神交,給孤獨的心靈帶來釋放與自由,也擴闊了我的想像力和視野。在金庸的世界中,我也窺看到人生的張力:對我來說,《神鵰俠侶》中全真七子和郭靖代表了中國傳統禮教,我喜歡楊過能衝破傳統枷鎖光明磊落地去愛師父小龍女;另一邊廂,我也佩服《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眾英雄對抗清朝的種種犯難冒險;此外,《雪山飛狐》中胡裴的兩段哀怨愛情故事,低訴著人生的無奈。不知不覺間,金庸小說在我心中種下了日後對歷史和文化的興趣。

到了高中,擔心數學成績不理想,我選了讀文科。讀文科自然要讀西方歷史,我意外地讀到英國歷史學家泰勒(A.J.P. Taylor)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泰勒用大量外交文獻試圖證明納粹領䄂希特拉從沒計劃統一西方世界,他只是個得寸進尺的機會主義者,是英法兩國的笨拙外交促成了這場意外的世界大戰。我不知道泰勒是否正確,卻發現了讀歷史的挑戰和吸引力。原來讀歷史有如讀偵探小說(我是福爾摩斯和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粉絲),解讀歷史彷如要破解迷局,好人不一定如傳說中的好,壞人也不一定如傳說中的壞。

擴闊心靈學習做人
我的兩個小故事有甚麼教訓?一般人想到歷史學,總聯想到一本本又厚又悶的典籍。現實中確有這樣的書,我在中學時曾偶爾翻一翻圖書館裡的《二十四史》,很快就完璧歸回書架上。其實一大堆的資料只是配角,歷史的精粹是人的抉擇;人的欲望、能力、時機;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鬥爭所編織的傳奇故事。寫歷史的人其實是個「講故佬」:一個成功的講故佬,要生動地寫出故事中人物的心路歷程,讓人體會這是有血有肉的故事。寫小說可以是虛構的,寫歷史則有事實根據;但要寫得精采,兩者都要引領讀者進入故事中的各種掙扎,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無奈和盼望。

為甚麼人們愛讀金庸小說?首先因為故事真的精采。讀歷史也是如此,好的歷史書帶我們進入另一時間空間的歷奇;對我來說,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就是中國歷史中的金庸。另一方面,好的歷史書能擴闊人的心靈和視野,讓我們在一個安全的距離學習人情世故,幫助我們成為更成熟的人;學習歷史,也是學習做人的過程。

彼此聆聽尋求合一
進一步說,我們的身分和價值觀也是來自一段段的歷史——我們的故事。比如說,我是香港人,但「香港人」這三字有何含義?那取決於我們擁抱哪部分的香港歷史。若我們擁抱的是五六十年代大陸移民潮的故事,香港人就是一群不分貧富努力工作的人(俗稱獅子山精神);假如擁抱的是七一大遊行或六四燭光晚會,香港人就是那些不畏強權、好打不平的人。換句話說,一群人要達致合一,就要學習互相聆聽對方的故事,找尋大家都能擁抱的歷史。

基督吩咐信徒要合一,但要做到合一,就要學習聆聽不同傳統的故事,才不會隨便互相指摘。舉例說,當一些保守的信徒要指摘靈恩派不理性前,應先了解靈恩派的過去;難道靈恩傳統中這麼多奇妙的復興,都只是情緒高漲的表現?反過來說,當有些靈恩傳統的信徒批評福音派信徒忽略聖靈的工作時,亦應先看看福音派一直對聖靈工作的體會;他們會發現福音派並非輕視聖靈,而是對聖靈的大能工作有不同領會,也會重視聖經中不同部分的經文。

歷史視野覓主心意
無論是信徒或非信徒回顧自己的身分和傳統時,往往會把某些人事定為好的,另一些人事定為壞的。前文第二個小故事(有關第二次大戰的起源),盼讓讀者明白讀歷史的另一個功課:明白善惡的複雜。信徒在教會中學習善惡有別,而當中的教導,世界往往是善惡分明(特別是在兒童主日學);惟在現實生活中,有時會有很大落差。比如說,大家都認同信徒要「行公義好憐憫」,但在現實生活中甚麼是行公義?參與「和平佔中」是大義當前,還是違法擾民?為露宿者爭取在街頭住宿的權益,是憐憫的真諦,抑或庸人自擾?

最終,我們仍會為歷史故事作出價值判斷,建立心目中的英雄和奸角;這是美好的事情:無論是小說或歷史人物,都可激勵我們仿效,啟發我們承擔上主的呼召。無論是教會或世俗政府都深諳此道,有些教會高舉其宗派創立人的偉大無比,而國內的學校則滿布雷鋒的名字。對於歷史中的成敗得失,我們需要培育一份讀歷史的修養,以立體視角察看人物:每個人的言行都是身處一個特定的文化世界中,面對著當時的限制和偏見;我們要學習在其處境中衡量他的選擇。我們的英雄不用是完美的,仍是值得學習的榜樣;那些奸角也不一定是十惡不赦的魔王,仍是我們的鑑戒。讀歷史的操練,也是解讀今天人與事的操練。

在現今「後真理」的世代,社會輿論往往充滿各種政治正確的虛飾話。作為追求美善的群體,信徒更需要有歷史的視野,在這紛亂的世界中尋求上主心意。

(作者是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副教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