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仲明
整理/達汝
「不關我的事!」、「不是我的錯!」
甚麼時候你會說這樣的話來為自己辯護呢?
誰是加害者
《不是我的錯》1是一個關於校園欺凌的故事,敘述一位小男孩被欺負,更被毆打,那麼加害者是誰呢?
繪本封面是一群小孩的臉,引發讀者的好奇心,為故事發展埋下伏線,讓讀者扮演偵探,細心推敲小朋友的說話,嘗試找出加害者。
首先一個小女孩說出事發時間是「下課以後」,另一女孩則說「雖然看到」,但「不知是怎麼一回事」。故事繼續發展,事情漸見端倪。一名女孩看見「很多人欺負他」,卻因只她一人而「沒法阻止」;另一男孩證實不單「很多人打他」,而是「所有人都打了他」,「雖然我也打了,可是我只有打一下而已……」。故事至此進入高潮,這群孩子異口同聲地說:「雖然我打了他,但我覺得沒甚麼,因所有人都打了他,所以不能怪我。」
孩子各有理由說明事不關己,那到底事情的責任屬誰?
我們有責任嗎?
故事並未就此結束,圖畫的背景用色突然由純白變為全黑,配上對比清晰的白色字句:「和我沒有關係嗎?」緊接數頁是戰爭、污染、饑餓等災禍的黑白照片,並以此結束全書。
《不是我的錯》描述的是一種漠視責任的氛圍:對罪行視而不見、對他人受害漠不關心;甚或因群眾壓力而參與罪行時,會天真地認為自己在罪行中所作的只是小事;又或當人人都做著同樣的事情,這就不算為錯事。
若孩子自小在家裡、在校內,耳濡目染的是這種缺乏反省,並且不願承擔責任的態度,使惡行漸漸淡化成常態,其惡果禍延的就不只是個人、家庭、社群……最終將會為世界帶來更大的禍患。
(作者是資深繪本導賞員)
註:
1. 雷.克里斯強森著。迪克.史丹柏格圖。周逸芬譯。《不是我的錯》。台北:和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本文之繪本插圖取自《不是我的錯》,蒙和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允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