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閱讀之高度——書評

文/思懷

閱讀高度和深度
屬靈閱讀最高境界莫如發表書評,目的不在重述書本內容,而在欣賞和深入評論:理性分析,感性觸動,兼容並蓄。屬靈閱讀應先尋求深度,後建立高度。用筆記下重點或讀後感(詳見《傳書》第143期本專欄),然後可再進一步,從高角度評析書本。閱讀筆記和書評猶如兩個不同圓圈,雖有重叠部分,後者以前者為基礎,但前者有別於後者。相比之下,後者才是閱讀精華中的精華。

書評形式和向度
與影評同屬一理,書評對提高閱讀水平十分重要。對外既可推廣書籍,進深閱讀水平,對己又可借此來組織歸納反思反省,從中獲最大得益。信徒閱讀的認真程度從其讀書筆記可見,而其閱讀水平高低則從書評表露無遺。書評不應只有資訊,更應具分析洞見。

書評形式不拘,長短皆宜,如簡單口述、點列評論、撰寫書評文章;並可透過信徒相交、讀書會、團契聚會、刋物或網上社交平台等發表。現時香港基督教圈子書介不少,但具水平和深度的書評卻不多。若已寫下書評,可連同閱讀筆記放在該書裡,方便分享。書評末亦可分享閱讀應用,例如讀完高爾文的《佈道大計》1後,便草擬自己的傳福音個人計劃,學以致用。

結合廣、深、高三維度
讀畢幾本同類書籍後,更可作立體跨越書本析讀,思考、分析和比較不同作者就同一課題的不同進路和引入點,猶如作者彼此的交流和交談,更富趣味。試想像一下,當寫了《舊約神學:從創造到新創造》2的黃儀章博士,遇上以神的應許為舊約神學主題的華德凱瑟,會擦出甚麼思想激盪的火花?溫偉耀的《如何按照神的旨意祈禱》3與傅士德的《禱告真諦:尋找心靈真正歸宿》4可說大異其趣。余俊銓的《見招拆招:拆解佈道疑難145招》5,從微觀入手學習佈道,解答護教問題,正好補充了何啟明所撰、具宏觀佈道理論視野的《當代個人佈道:理論與實踐》6。把相關書本之間來個對照和「對話」,更顯屬靈閱讀的豐富和精采,把屬靈閱讀推至最高峰。

結論
閱已盡但思無窮,透過各種形式的書評,我們可以深化、集中和整理書思,磨利閱念。書評是我們書思的聲納探測儀,成為其他讀者閱旅靈程的導航儀、神學景點導賞圖,協助他人在無垠書海繼續航行,經歷更多屬靈閱讀的珍寶和樂趣,這樣的閱旅就能造就我們的靈程。

 

表一:撰寫書評的十個向度
(1) 除作者所寫的內容,有甚麼是他沒有說的?
(2) 作者的主要論點有足夠的聖經實例或經文支持嗎?
(3) 作者考慮該課題周全嗎?有沒有忽略其他重要因素?
(4) 作者怎樣說?思路如何?怎樣鋪排論點、論證和論據?
(5) 作者表達手法如何?
(6) 其背後是怎樣的神學立場?你同意嗎?
(7) 哪部分內容最有幫助?亮點在哪兒?
(8) 內容有甚麼不足之處?
(9) 假如你是作者,你會怎樣處理這課題、怎樣寫這本書?
(10) 如何比較這書和其他同類型書籍?這書有甚麼新的貢獻?能否進深對該課題的探究?

 

表二:書評摘錄
書名:《 安息日的真諦》7
作者: 赫舍爾
譯者:鄧元尉
出版社: 校園書房出版社

  •  明白猶太人重視安息日這神聖日子的原因,現代人不應追求霸佔空間,猶太人視時間比空間重要。
  •  在神裡的安息比單守外在的安息日重要,從中可得靈力。信徒應在日常生活中設定神聖時間(聖所)親近神,特別現代信徒「機不離手」,被智能手機佔據心靈空間,沒有太多安靜時刻。
  • •作者身為拉比,須小心其對安息的探究,故僅屬在基督以外的安息,缺乏新約對安息的教導,並不全面,因安息的實體是基督(參太十一28;西二16-17)。
  • 從了解猶太人有關安息的思維,可為我們就希伯來書三章7節至四章13節對真正安息的教導,帶來更多釋經亮光。

 

註釋:
1. 高爾文著,迎欣翻譯小組譯:《佈道大計》(香港:香港三元福音倍進佈道2012)。
2. 黃儀章著:《舊約神學:從創造到新創造》(香港:天道書樓,2003)。
3. 溫偉耀著:《如何按照神的旨意祈禱》(香港:基督教卓越使團,1999)。
4. 傅士德著,周天和譯:《禱告真諦:尋找心靈真正歸宿》(香港:基道出版社,1993)。
5. 余俊銓著:《見招折招:拆解佈道疑難145招》(香港:宣道出版社,2015)。
6. 何啟明著:《當代個人佈道:理論與實踐》(加拿大:加拿大恩福協會,2001)。
7. 赫舍爾著,鄧元尉譯:《安息日的真諦》(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9)。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