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基立
有一個嬰兒兩千多年前出生在伯利恆,祂所面對的世界是怎樣的?
祂所屬的猶太民族在羅馬帝國統治下,人民生活在苦難中。
西蒙娜.微依(Simone Weil)說苦難可成為習慣,令人對任何悲慘的事不再有感覺,即使有人來解救,也會固執地推開援助的手。在聖經裡,我常發現這些場面,猶太人專注形式上的虔誠,心卻已變成石頭。
耶穌來到這些醉生夢死的人中間。
祂以脆弱嬰兒之身來到世上,赤裸裸地將自己交付給人類,如同在祂死去的那天,沉默、順從、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交給了羅馬士兵,連衣服都被剝光。
寒冬中的溫暖
聖誕節在寒冬,一切景色都在劇變:樹木剩下光禿的樹枝,這是一個悲哀的季節。但在嚴寒中,大家有一個充滿喜悅的盼望:耶誕節。路邊巨大的聖誕樹上掛著銀色、紅色、金色的小蘋果和星星狀飾物;濃密的寒霧中,一棵彩色閃光的聖誕樹如同冬日爐火,送來溫暖和平的信息。基督的降生,也正是在人類苦苦的尋找中感到絕望、寒冷和困乏的時候。
祂的到來令人驚訝:以嬰兒的身分來到,首先需要人類的愛和照顧。
我記得在比利時布魯日教堂有一尊米開朗基羅所作的雕塑,導遊解釋這尊雕像一個著名的細節:耶穌將小手放在母親馬利亞手裡,臉上一副嬌憨的表情;馬利亞的頭微微下垂,就像任何一位疼愛孩子的少婦。
在許多苦難的民族中,當一切真摯的感情消失,包括友誼、對故土的忠誠,都令人失望以後,母愛卻有最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不懂母愛,不相信母愛的民族。而耶穌也選擇將自己的童年信託給一位年輕的母親。神和人經歷的那種奇特的母子關係是其他宗教所沒有的。
幸福童年歲月
聖誕節的裝飾都帶有童年天真的氣息:糖果、玩具、聖誕樹、彩燈……整個世界在寒冷和蕭條的冬天為一個孩子慶祝生日,祂降生於貧寒之家,在路途中的馬槽出生,父母是普通的猶太人。
雖然人類不完美,但我相信耶穌有一個幸福童年。耶穌當過木匠,師承父親手藝,父子之間定有親密切磋,馬利亞則是一位溫和的母親。祂從小浸淫在父愛和母愛中,在人類的家庭長大,完全理解人類一切感受。耶穌成年以後可能沒有童年那麼快樂,純潔敏銳的心遇到污穢的東西會帶來更大痛苦,這種痛苦最後以十字架的形式完全顯露在人前。
在聖誕節,我們慶祝祂在地上最幸福無憂的日子——祂的童年,祂還是孩子,有愛祂的父母。
這段日子是人類給予祂最美好的時光,聖誕節一切天真快樂的標記如聖誕卡、聖誕樹等,都在詮釋祂這段日子感受到的幸福和歡樂:祂曾是受父母寵愛的嬰兒,以新鮮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這世界——人類的世界,也是祂所創造的世界。
我曾去過以色列,那裡氣候乾燥,黃色的土地,灰色的岩石,在太陽升起或落下時,有一種雄渾之美,帶有創世之初的奇偉。嬰兒耶穌第一眼看到的景色就是如此。
賜予最寶貴的
在祂人生的旅途,我們身體裡死亡的基因沉重地壓在祂心上,祂背負著這包袱,牽著我們的手艱難地前行。但祂心裡一定有童年的回憶,有母親馬利亞溫和美麗的笑容,有父親約瑟手把手教祂做木匠活的溫馨。我們是祂摯愛的親人。
耶穌一生的感受是不可思議的。我記得猶太女哲學家Edith Stein 曾長時間凝視耶穌的畫像,不斷思考一件奇異的事:「祂曾是猶太人,就如同我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思考同樣一個奇跡:祂曾經和我們一樣是人,而且曾經是一名可愛、在母親懷裡的嬰兒。祂與我們有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
人類從此在神的世界裡有一個親人。
耶穌離開這個世界時,也將天國交給了祂的門徒;天國是一粒微小的種子,在這世界上就如同剛出生的嬰孩那樣脆弱,但耶穌相信祂的門徒能照料好祂的國度,如同祂相信馬利亞能照料好自己的童年。
我們是不完美的,但神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給了我們:祂的童年,祂的生命,祂的夢想,祂的國度……
(此欄歡迎讀者投稿,稿例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