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尼(Glandion Carney)
譯/陳忠
默觀的定義非常廣闊,簡單來說就是專注地等候神,期盼著完完全全地經歷與主同在,並視禱告為與主的心靈對話;而默觀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
當我們默觀宇宙的神,看見祂遠超我們的生命,我們被改變了──被神的恩典所觸動。但為何我們需要默觀神?因為我們需要從神的角度看世界,不然生活的煩擾、引誘和壓力將使我們遠離神,使我們自我中心,單顧自己。凝視神是一個選擇。當我們沒有作出恰當的選擇時,日子是最艱難的。有時候我選擇在早上、正午和晚上默觀神,在祂的神聖臨在中重整自己。
日常中的神
其實我們可以環繞現今的生活建立禱告。我的一個朋友就為日常生活獻上這樣實際而富詩意的禱告:
當我煮這咖啡
去暖和與喚醒自己的身體時,
主啊,差祢的靈
去暖和與喚醒我的靈魂。
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視為神聖,珍惜它們,把它們和父、子和聖靈結合。即使生活遇上混亂,亦可透過習慣的節奏而回復正常。那些習慣可以包括每週兩三次安坐下來,以咖啡為伴,參與三一神之間的永恆對話。是約翰福音十五章15節邀請我參與對話,在那節經文中,耶穌稱祂的門徒為朋友,不是僕人。我是基督的朋友,也是祂的父的朋友。在那一章經文末段第26節,耶穌承諾保惠師會來,那真理的靈來臨了,就完成了三一神格的啟示。我在禱告中接受聖子基督的邀請,加入與天父和聖靈的對話。接著我集中注意三而一的神,我凝視著祂,將我的一天交託給祂。
我愈來愈看清自己靈魂中的黑暗和口是心非,而且仍然渴望解決自己的困境。這就是三一神的工作,是一個人進入神聖對話的結果。裡面的我正被更新,一再被改變了。自己的禱告不再集中於神怎樣修補我。我渴望參加神在世界中的救贖工作。我求神教我為無權、破碎和受迫害禱告。我不再單單滿足於自己獲得修補。
主動和被動
默觀式禱告可以是主動,也可以是被動。我們可主動寫下札記,也可使用一份禱告清單、閱讀某本書籍、或使用一本禱告書,並專心聆聽聖靈向我們說話。被動下我們則單純地讓聖靈引領我們思想和觀察。我們可閒坐公園或散步去,或是在星巴克喝咖啡。當我們在等候神時,祂可能會感動我們為一個剛逛進商店的無家禱告,並為自己所蒙的福氣感恩;或為小孩的滑稽動作並察覺他身上帶著神的形象而微笑,並深思那最原初的形象。我們需要那些被動的時刻,但主動的,刻意撥出的時段卻能使我們安穩於軌道上。
愛一天之始和終,這是與神相處的時間,當中我們操練默觀。這種刻意的操練有時看似乏味和沉悶。但若認真實踐,我們與聖神的關係會成長,會在與祂的對話中感到喜悅。默觀禱告需要練習,從而變成習慣。惟有如此,它才可以在我們生命裡帶來渴望已久的寧謐,再加上其他的操練和聖禮,使我們變得像基督的樣式。最後以傅士德的一首詩作結,這首詩既實在又有助默觀:
耶穌,不知怎的,
我喜愛手握一杯咖啡去禱告。
我猜想是杯子的溫暖令我安靜下來,
也告訴我祢對我的愛是多麼溫暖。
我把杯子貼在面頰,
以靜默和靜止的心去聆聽。
我向咖啡吹一口氣,喝下。
噢,神的靈吹遍我的全身,
讓我飲於祢偉大的生命中。 阿們。
我常以咖啡時間去決定我禱告的長短。當咖啡喝盡了,我也準備好注目一天的工作。
(承蒙中國宣道神學院允准轉載,本文原刊於中國宣道神學院出版:《靈深一席談》第4期(2009年2月),頁94-97。篇幅所限,內容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