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被遺忘的藝術

IMG_1808.5

文/飲水
圖/PS Leung

我們生活在一個忙碌的時代,忙著趕進度,忙著應酬,忙著送孩子去彈鋼琴、踢足球。我們不僅是時間被佔據,世界的大染缸也不斷地污染我們,使我們在繁忙中迷失自己,與心靈脫節,使我們害怕寂寞,害怕面對孤寂的自我。

獨處是面對真我
獨處,就是赤裸裸地在上帝面前面對真實的自己,很可能叫人不安。就像盧雲所說:「獨處除去了生活中的鷹架--就是那些把我撐高,讓我感到自己很重要的東西。在獨處中,我沒有朋友可以交談,沒有電話,沒有會議讓我處理,沒有電視可欣賞,沒有音樂、書籍或報紙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無法把成就、履歷表、財產、或是關係帶進來,我只能『照我本相』,成為上帝面前的一個罪人。」

獨處揭開了所有的面具,面對了真實的自我,讓人們無所遁形。當然,它也可以顯明人內在的豐富。美國的大自然作家梭羅最能享受獨處的樂趣。有人說,聽梭羅與山雀十分鐘的對話,遠比吃一頓滿漢全席還有收穫!

人們總是匆匆忙忙,把生活壓縮得透不過氣來,希望藉此捕捉更多的獎牌。匆忙或許並不會讓我們失去信心,但它讓我們分心、焦慮、失去靈性的敏銳、向試探妥協。難怪心理學家榮格說:「匆忙不是屬於魔鬼,匆忙就是魔鬼。」

對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影響最深的聖安東尼,被人稱作「沙漠教父」。他出身富庶,卻盡散家財,賙濟貧窮,退隱於埃及曠野二十年。他復出後充滿智慧,成為許多人的祝福。

獨處是一種態度
人們總是說,我們花不起時間獨處,我們沒有時間默想、反省、禱告和讀經。當然,我們今天不可能隱居獨處,但是,我們也看到,摩西、以利亞、保羅、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做出的榜樣--他們都是大忙人,但都懂得從獨處中得力。主耶穌能力的泉源,也是祂從不妥協讓出的,就是祂與父獨處的時間。

獨處,是一門被人遺忘的藝術。我們不是要偶然地慢下來聞聞路旁的花香,也不是安靜下來,只是為了準備講章。我們乃是要有節制地花時間獨處,使我們能清醒地面對心靈的掙扎與吶喊,來校正自己的焦距,來調整自己的視野。

獨處不只需要時間,它更是一種態度,一種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甚至疏離自己的激情與雄心的態度。這是許多宗教所追求的。但獨處不是個人的修行,乃是在繁忙中回歸上帝的操練,是除去塵埃,滋潤生命,幫助成長的泉源。

原文刊於《舉目》第11期,文章經編輯刪節。

按此閱讀更多有關「獨處」的文章】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